校園活動報導
-
珍愛臺灣 . 探索在地生態環境 . 親師生共進學習
2025-04-18 豐原區 富春國小 附設幼兒園-活動組 報導點閱數:524 次校園新聞本校附設幼兒園,為結合本學年的創意主題課程『寶貝愛臺灣』,除了豐富地探索現況發展、社會人文與大自然生態環境、水果、米麵食文化課程學習活動之外,特於臺中大甲區濱海沿岸礫石區與【匠師的故鄉農場】舉辦親師生共進的在地生態教育校外教學活動。吳夢竹校長表示,自然環境是動態的大教室,生態系的完整與否與人們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本次活動不僅是體驗美感與生命價值,亦是關懷周遭人事物的在地化教育,在嚴之彤老師的用心策劃與林碧雲主任的帶領下,全園親師生懷著欣喜興奮之情,四輛遊覽車一起出發,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抵達目的地,展開了親師生精彩的在地自然生態探索學習活動。 大夥兒除了到濱海沿岸興奮地拜訪了螃蟹的家,【匠師的故鄉農場】亦擁有天然特殊的庭園造景、海岸風光、豐富的自然生態。一草一木與整體建築皆以自然工法,提供動植物們最天然良好的棲息地,保持自然生態完整的生物鏈,營造動植物良好的棲地。農場內的建設盡量就地取材,廢物利用,如:黃槿是最天然的鋁箔紙,可採鮮葉來包雞蛋控窯;剪下的枯樹枝,則是親師生烤肉、焢窯的天然燃料,堅持自然生態、環保節能的理念。利用自然生態與天然情境打造一個快樂的親子互動樂園。 嚴之彤老師表示,溫馨宜人與大自然生物所帶來的驚喜連連氛圍中,大家歡欣鼓舞,展現超強無比的探究力與凝聚力。從中培養學童探索自然環境的興趣與熱忱,愛護環境,珍惜在地資源,並了解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尊重生命,主動關懷。在【漫遊農場生態】與【探索體驗分站活動】中,進行《撈臺灣鯛魚》、《捉泥鰍》、《搗麻糬》、《控窯烤肉》等精彩活動,採取小隊職務合作制度,除了豐富地讓幼生體驗農村與原民生活,更讓孩子在小團體中學習人際互動,從中習得如何領導他人和接受領導,以及學習輪流與彼此尊重,並能互助合作、團結一心,活動成功圓滿,感謝園內教師林佳佩老師、鄭名晏老師、楊佳穎老師、康孟育老師、劉芳閑老師、莊雅婷老師、陳妙婷老師與稚齡童軍團副團長劉淑芬的辛勞與協同教學,現場歡笑聲不斷,充滿了溫馨溫暖幸福的氛圍。 家長會副會長張有淳表示,感謝老師的用心規劃與辛勞,讓大夥兒歡聚一堂且樂遊在地自然景觀,與孩子一同進行課程探索的過程中,越了解臺灣與臺中的在地生態,就更加珍愛它,投入的更多關懷,親子一同了解在地環境與進行探索,一起感受親子綠生活的美好,這次不但認識了最天然的鋁箔紙-黃槿葉,也是第一次大夥兒一同看到泥鰍的真面目,真是令人太興奮又太驚喜了!
-
在兒童節歡樂過後~
2025-04-18 霧峰區 霧峰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69 次校園新聞今年兒童節,霧峰國小規劃了一系列的活動:星光電影院、兒童秀才藝、校園彩繪、摸彩、上下課翻轉等,小朋友非常開心的度過了兒童節! 但,除了歡樂,我們還可以教給小朋友什麼? 於是,我們安排學生觀看影片,藉由影片,讓學生了解到: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有些小朋友是在艱困的環境,且物資嚴重缺乏的狀況下學習,讓學生體悟到自身擁有的幸福,進而引發學生省思,能在日常生活中,具體實踐「愛物惜物」作為,希望學生能收獲歡樂,也能有所成長。
-
2025年4月慎齋小學與袁知芃作家老師談插畫藝術
2025-04-18 北屯區 慎齋小學 教務主任 報導點閱數:254 次校園新聞2025年4月慎齋小學與袁知芃作家老師談插畫藝術 期待已久的袁老師終於又與大家見面了,袁老師再度介紹動物插畫與說明動物特性,慎齋蘊含藝術天份的孩子們專注們聆聽老師的介紹,更紛紛表示自己的想法、當袁老師秀出她設計的Line貼圖、與企業家合作推出的建築大樓設計案、還有很多文學作家要的多年插畫作品等等…….,作品真是玲郎滿目令人目不轉睛,這時孩子們沈浸藝術氛圍和老師熱絡探討插畫的意涵,慎齋孩子擁有的藝術涵養不在話下。 在短短一節課中師生不斷對話、擦亮內在藝術火花,慎齋學生的藝術涵養,令袁老師深感訝異,承諾有機會一定再來與孩子們聊插畫編故事,我們續集再會。
-
藝術點亮校園!大師駐校領軍集體創作 激發師生美感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總務處 報導點閱數:356 次教學活動為凝聚師生創意與美感能量,后里國中於4月上旬啟動「綜合活動中心公共藝術」集體創作計畫,邀請國內鑲嵌藝術大師簡源忠教授親自指導,帶領全校師生共同打造專屬於校園的藝術新地景。 此次創作以校內圖書館閱覽室作為臨時藝術工作坊,並結合藝術課程進行實作教學。簡教授以其豐富經驗為學生開啟藝術之門,學生在理解創作理念後,依據設計圖案進行拼貼。由林奕妏組長和紀勝隆老師協助教學與技術指導,學生親手將磁磚、琉璃與石板等媒材切割、修整並嵌入圖樣中,不僅體驗創作過程,更在實作中學習欣賞美感、累積藝術素養。 除了學生熱情參與,本次創作計畫也向全校教職員敞開大門,邀請對藝術有興趣的老師們共襄盛舉,透過跨年級、跨領域的合作,營造共享創作的校園氛圍。 另外,為擴大社區參與,總務處許碩航主任更邀請學校志工隊和學生家長於5月1日下午齊聚閱覽室,共同參與陶板繪畫體驗,期待透過師生、家長與社區的攜手合作,讓藝術從校園向外延伸,成為凝聚在地情感與創意的美麗象徵。 這場結合教育與藝術的創作行動,不僅點亮校園一隅,更激發出每位參與者心中的藝術火花,為校園帶來不同以往的視覺驚喜與溫暖共鳴。
-
「鑽轎腳」體驗在地文化
2025-04-18 太平區 新平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686 次校園新聞超過兩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樂成宮,日前展開年度盛事媽祖繞境,「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相傳為清道光初年間,當地稻作病蟲害嚴重,今日臺中市大里、烏日、太平、霧峰等區十八庄農民,恭迎「旱溪媽」前往遶境賜福,遶境活動流傳至今,成為全臺遶境時間最久宗教活動。每年遶境固定於農曆3月1日起駕出發,22日返回樂成宮,遶境路程固定,23日媽祖聖誕當天信眾齊為神明祝壽,為臺中市無形文化資產。 媽祖繞境每年農曆三月21日特別駐駕新平國小,讓全校親師生得以最熱忱的心迎接媽祖,讓鑾轎能進入校園庇佑學子,祈求孩子們平安健康、學業進步。除了在電視上看到大甲媽祖遶境盛況,這次可以近距離體驗融合傳統信仰與在地文化的盛會。 活動當日學校親師生手持清香,在校門口前擺置香案,熱鬧迎接大屯十八庄媽祖遶境活動,媽祖鑾轎隨著陣頭進入校園,學生們的表情也轉為興奮與期待。醒獅團帶來精采表演,讓現場氣氛高潮迭起,學生們目不轉睛,驚喜連連。學生劉皓堂表示:「我覺得很好玩,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還有神明跟我互動,覺得好開心。」學生以最熱情的方式迎接這場文化盛事,更在前庭排起長長隊伍等待「鑽轎腳。」有意願參與的學生們在師長引導下,進行「鑽轎底」儀式,象徵接受媽祖庇佑、祈求智慧與光明,帶來福氣的信仰活動。學生林佳亭說:「媽祖繞境感覺很特別,要從神轎下鑽過去,第一次親身體會傳統宗教文化。」拿到壓轎金的師生們樂開懷,所謂「壓轎金」是指媽祖遶境期間,鑾轎休息時,讓神轎得以在板凳上暫置,在板凳上所放置、墊在鑾轎下的壽金。壓轎金不僅象徵神靈安座的安穩,更寄託著祈求神明庇佑的心意,向來有許多民眾希望索取。學生柯婷恩表示:「這是一種民俗活動,希望其他國家的人也能感受到。」 家長會長劉錦興會長認為: 「 在校長帶領下讓學生認識在地文化。向媽祖祈福,希望媽祖保佑新平國小親師生平安健康、事事順心。」李秀櫻校長表示:「樂成宮繞境進入校園前庭,不僅讓學生認識媽祖信仰的意涵,親身參與文化的傳承。這是讓孩子融入歷史、了解文化信仰的最佳機會。」
-
熱血對決掀高潮全場為青春喝采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35 次教學活動歷經多日激烈賽事,后里國中二年級班際排球賽於4月17日落幕,今年各班實力相當,戰況緊張刺激,吸引大量師生到場觀戰,球場上加油聲此起彼落,歡呼聲中充滿緊張與期待,為這場青春盛事增添無限熱血。 本屆比賽遵循113學年度國中普及化運動班際排球賽規則,採三戰兩勝制,第一局由全女同學上場,第二局為全男同學,若進入決勝局則由五位男生與四位女生共同組隊應戰。此外,今年特別採取積分決勝制,讓各班能有更多實戰經驗,提升比賽強度與觀賞性。 賽前,各班導師全力支持,親自到場督導學生暖身,並全程投入指導與鼓勵,未上場的同學們也熱情為隊友吶喊打氣,展現團隊合作與班級凝聚力。比賽過程高潮迭起,許多場次比分緊咬、平手頻現,雙方實力相當,毫不退讓,每分每秒都令人屏息以待。 經過多場精彩對決,201班表現穩健、策略靈活,在積分上脫穎而出,成功奪下冠軍榮耀。這份勝利,來自於團隊合作、平日練習的堅持與默契。 賴勝豐校長表示,感謝學務處體育組林曉君組長的精心規劃,讓傳統的班際排球賽能延續精神、持續深耕校園。他指出,透過班級初賽選拔出代表隊伍,學生們為了爭取榮譽與對外參賽機會,積極利用體育課練習、備戰,不僅提升運動能力,也增強了班級向心力與學習動機。這場比賽,不只是體育競技,更是一場青春與團結的展現。
-
柔道角力隊蓄勢待發朝全中運優勝邁進
2025-04-1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90 次教學活動隨著114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腳步逼近,后里國中柔道與角力隊全力備戰,練習氣氛緊張又充滿鬥志。今年本校共有23位選手成功入選台中市代表隊,展現本在校體育發展的堅強實力與長期培訓成果。 4月15日下午專訓時間,賴勝豐校長特地前往練習場地,親自為辛勤訓練的選手和教練們打氣。他一到場便親切問道:「累不累?」選手們齊聲回答「累」,但眼神堅定、鬥志十足。賴校長勉勵大家:「辛苦要有所得,再堅持一下要為自己、為學校全力一搏!」鼓舞選手們在全中運賽場上全力以赴、超越自我。 柔道與角力隊的選手們正進行密集訓練,包括體能強化、技巧練習與模擬對抗,每一次摔技、每一回身法都力求精準。教練群也全力指導,根據各選手特長調整策略,提升實戰能力,打造堅不可摧的團隊戰力。 后里國中長年重視運動專才培育,尤其在柔道與角力領域成績斐然。此次大批選手入選市隊,再次印證學校在體育發展上的深耕與成效。隨著全中運倒數計時,讓我們一同為這群努力不懈的選手們加油,期待他們在賽場上大放異彩!
-
彩色水果小偵探出動!
2025-04-18 西屯區 大仁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288 次校園新聞在大仁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教學現場中,教師運用「水果小偵探」的遊戲情境,引導幼兒在充滿探索感的學習氛圍中,進行顏色辨識與語言表達的整合活動。透過於教室中佈置各式水果圖卡,設計尋找與配對的任務,孩子們必須運用觀察力、記憶力與邏輯思維,將找到的水果與正確的顏色卡進行連結,並清楚說出其顏色。 本活動以幼兒熟悉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結合遊戲元素與主題學習,提升幼兒主動參與的動機。孩子在過程中不僅展現出高度的學習熱忱,也自然建構起對色彩概念的理解與語詞的運用能力。此類活動不僅強化了孩子的認知與語言發展,也回應了幼兒園課程中重視「做中學、玩中學」的精神,孩子們在遊戲中展現出高度的參與與熱情,不僅玩得開心,也在自然互動中加深了對顏色的認識。🥰 學習原來可以這麼好玩~在快樂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
-
夢幻粉紅仙境 紅藜採收趣
2025-04-17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435 次教學活動食農教育是南屯幼兒園的本位課程,班群活動也是經常運用的教學策略。所以在校園,不時可以看到同班群的師生一起開墾、種植、照顧與收成,體驗農村彼此協力共作的責任與情誼。而在去年十月的時候,幼幼班群五個班,大家一起彼此幫忙合作,在學校的北側開墾了一塊田地,並且分別平均劃分出五個田畦。孩子們撒下紅藜種子,並細心呵護照顧,到了今天(17日)紅藜終於成熟,師生們也準備要來開心採收。 一一開始,大家先學習如何判斷成熟的紅藜,同時也觀察紅藜的「紅化」,這是一個從根部到藜穗的連續歷程,真的很有趣也很漂亮。由於成熟的紅藜飽滿沉甸甸,所以每株紅藜都低著頭。因此,老師指導孩子們先將紅藜扶正,再從莖部下方三分之一處剪斷,這樣不僅安全,也能避免藜穗因碰觸而掉落,更方便整理。孩子們掌握要領後,便一一走進紅藜田開始採收,大家都小心翼翼地避免碰到其他紅藜,慢慢地將紅藜剪下後集中放入籃中。經過大家輪流努力,一畦畦的紅藜終於在合作下完成。 採收完畢後,接著就是整理紅藜。首先要將紅藜的葉子拔除,讓整株紅藜只保留藜穗與莖部。清除乾淨後,接著將所有整理好的紅藜用麻繩綁成一捆,這樣可以避免散落,更方便處理。之後,再用布袋鋪好,把紅藜搬到有陽光的地方曝曬,最後將工作場所整理乾淨,整個流程才算真正完成。 而紅藜的曝曬大約需要一週時間,期間孩子們要觀察天氣,以確保藜穗不受濕氣影響,才不會影響口感與保存品質。孩子們也明白每天曬紅藜是重要任務,因此還討論出曬太陽的方法與位置,接下來也會繼續努力,完成這項重要的工作。螢火蟲班幼生蔡元婷說:「紅藜不可以摸藜穗的地方,要不然會散掉。」蜻蜓班幼生詹子怡說:「紅色的紅藜才是好的,綠色的還沒有好,不能剪下來。」 螢火蟲班劉珮琪老師說:「今天是令人期待的紅藜採收時刻,早晨戶外時光小螢火蟲們興奮地到粉色紅藜田合照,採收時孩子們模仿著園長爸爸的動作,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下紅藜的莖,小螢火蟲認真幫忙整理摘下葉子,獲得了園長和嘉嘉老師的讚賞,大家都開心的拿著結實纍纍的紅藜,在這次的紅藜採收活動,老師們明顯觀察到小螢火蟲們這學期更加喜愛且專注於食農活動。」瓢蟲班林育楦老師說:「寶貝們聽完園長爸比的介紹後,開始動動小手,一手扶著紅藜,一手拿剪刀從紅藜莖部剪下,有些紅藜莖部比較粗,因此寶貝不容易剪下,但是鼓勵寶貝們多剪幾次後,就順利剪下來囉!是讓寶貝們練習手眼協調及小肌肉力量的好機會!最後拔掉紅藜的葉子,再等待曬乾就完成了!過程中,幼生昕佑驕傲的說:我剪下來了!承洋開心的說:我把葉子拔完了!寶貝們又認識新的採收方式了!好期待紅藜會變成什麼美食呀!」 蜜蜂班劉彥麟老師說:「今天的食農課程有一項重要的大事,採收這學期由幼幼班寶貝們親手種下的紅藜!蜜蜂班小小農夫來完成任務啦!寶貝們專心聆聽園長爸比細心講解紅藜的採收步驟,接著由嘉嘉老師指導大家如何摘除紅藜莖上的葉子。小小農夫一步一步動手操作,齊心完成了這項任務,大家表現得非常棒!期待這些用心栽種與採收的紅藜,經過曬乾後,能變成美味又營養的食材~」蜻蜓班王雅茹老師說:「去年十月寶貝們親手撒下紅藜種子,我們也常常到菜園觀察這些小種子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所種植的紅藜已經成熟,這幾天寶貝興高采烈地,看到自己親手種植的紅藜已經長得如此茂盛,可以進行採收了,寶貝們都非常地期待,終於到了採收這一刻,首先園長爸比先講解如何進行採收以及採收時所要注意的事項,寶貝們都能專注地聆聽,接著輪到寶貝親自上場進行採收,在老師協助下,每位寶貝都參與了收割的過程,相信這次的經驗讓他們感受到無比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獨角仙班林玉春老師說:「我們種植的紅藜麥從播種、發芽、開花結果、轉紅,到最終可以收成,整整經歷了六個月的時間,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刻,寶貝們都興奮不已!當他們親手採收自己辛苦種植的紅藜麥時,臉上露出了驚喜與自豪的表情,眼神彷彿在說:「哇!這真的是我種出來的紅藜麥耶!」這段從播種到收成的過程,不僅讓孩子們實際參與農作,更深刻體會到食物的得來不易。透過這次的體驗,孩子們開始懂得珍惜每一口食物,學習感恩土地的賜予與農人的辛勞。這也正是食農教育的核心目標——讓孩子們從做中學,了解食物的來源、認識自然的運作過程,並培養對環境、土地與飲食的尊重與珍惜,進而建立健康的飲食態度與永續的生活價值。」保育組長蕭心慈說:「紅藜在幼幼班孩子們的細心照顧下,長得又高又壯,這次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一整片成熟的紅藜田,粉嫩的顏色非常漂亮,讓人覺得既美麗又療癒。原來我們平常吃到的紅藜麥,就藏在紅藜上半部裡,還要經過太陽曝曬、慢慢脫殼、乾燥,才能得到那一顆顆小小的紅藜麥,像紅寶石一樣珍貴,很期待接下來紅藜的再次變身。」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食農教育是南屯幼兒園的本位課程,班群活動也是經常運用的教學策略。所以在校園,不時可以看到同班群的師生一起開墾、種植、照顧與收成,體驗農村彼此協力共作的責任與情誼。而在去年十月的時候,幼幼班群五個班,大家一起彼此幫忙合作,在學校的北側開墾了一塊田地,並且分別平均劃分出五個田畦。孩子們撒下紅藜種子,並細心呵護照顧,到了今天(17日)紅藜終於成熟,師生們也準備要來開心採收。」陳議濃園長說:「經過六個月的努力,紅藜終於成熟結穗,幼幼班群也開心採收。看到孩子們接觸紅藜的笑靨,同時努力整理與採收的模樣,真的是可愛極了。也希望後續的曝曬與莖穗分離活動一切順利,也為之後與其他班群的課程合作,先埋下重要的伏筆喔!」
-
鹿峰國小用心規劃 🌏✨ 校園安全從「震」做起!
2025-04-17 沙鹿區 鹿峰國小 行政組長 報導點閱數:308 次教學活動為因應近期緬甸地震事件,臺中市沙鹿區鹿峰國民小學特別啟動了地震逃生路線演練活動,展現學校超前部署、未雨綢繆的用心態度。🌟 鹿峰國小目前正進行幼教大樓活動中心興建工程,因此校園內活動範圍有所縮減,原有的逃生路線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為了確保師生安全,學校提前精心規劃了新的逃生路線: 🔹 從四號樓梯撤離的同學們,將經由花圃安全地撤離至大門口。 🔹 從二、三號樓梯撤離的學生,將直接往校門口迅速撤離。 🔹 一號樓梯撤離的學生,則特別規劃經由廚房的通道逃生。 🔹 幼兒園的小朋友將在老師的陪同下,往三號樓梯方向撤離。 同時,學校也貼心提醒全校師生,地震發生當下應掌握正確應變原則: 🏫 若在教學大樓外,應立即遠離建築物至空曠安全處。 🛡️ 若身處教室內,務必尋找堅固掩護物進行「趴、掩、穩」動作。 🚧 在樓梯、廁所或走廊等區域的同學,請迅速尋找無危險物品的安全地點。 鹿峰國小此次防震演練,不僅是安全教育的一環,更體現出學校對學生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學校期望:「希望透過定期且細緻的演練,培養學生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守護校園每一位成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