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見證資訊教室的變遷
2023-03-15 北屯區 文心國小 總務處 報導點閱數:257 次校園新聞見證資訊教室的變遷 投影布幕 Byebye 感謝夥伴拆除整理💪
-
環保防災小勇士~
2023-03-15 北屯區 文心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26 次校園新聞環保防災小勇士~文心寶寶參加慈濟x PaGamO 臺中市環保防災勇士PK賽,雖未能名列前茅,但相信愛護環境的種子都在孩子們心中發芽,感謝施龍文老師的指導與帶隊。
-
晨間閱讀 樂無窮
2023-03-15 清水區 清海國中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273 次校園新聞清海國中3月15日晨間時光,由學務處安排人間福報閱讀心得分享,師生齊聚中央穿堂,由老師帶領一起讀報,並分享一則新聞讀後感想,接著學生彼此討論手中感興趣的新聞報導,師生沉浸在閱讀中,這是清海國中最美麗的風景之一。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閱讀喜好,從每個人分享的故事,我們得以窺見社會人生百態。 期許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感受閱讀的樂趣,透過閱讀與世界接軌
-
你要前往的地方--送給自己的畢業贈言
2023-03-15 潭子區 華盛頓國小 媒體事務組 報導點閱數:255 次校園新聞〖今天是個大日子,現在就出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即將前往的地方,旅程不見得一帆風順,但只要不怕艱難、不畏困苦,願意不斷嘗試,就會擁有足以移動高山的強大能量。 六年級這學期的寫作活動,以這本出版於1990年的作品《你要前往的地方》當成起點,化身為送給畢業生的禮物,讓孩子在閱讀之際,也為即將展開新旅程的自己歡欣賀喜,殷切寫下祝福與叮嚀。 有人把未來想像成一場未知的旅程;有人把未來幻想成陌生遊樂園的歷險;有人把未來想成即將完成的美術作品;也有人在真實與幻境間穿梭,寫出虛實隙縫裡的真切感言。 眼前未知的路,充滿無限可能;在畢業之前,把它當成一段送給自己的贈言,為自己打氣,也讓勇氣灌注心田。
-
【蝴蝶朵朵】性別平等講座
2023-03-15 潭子區 華盛頓國小 媒體事務組 報導點閱數:240 次校園新聞〖學習聆聽心底的聲音,勇敢保護自己與他人的身體界線。〗 本週貓頭鷹故事屋特別邀請了關心教育教養議題的水晶媽媽,來為五年級進行「性別平等講座」。 水晶媽媽非常用心的運用生動語氣來講解《蝴蝶朵朵》的故事劇情,並用日常舉例的方式,讓內容與孩子們的生活更貼切相關。在故事導讀中,孩子需學習將自己的立場放在朵朵的身上去思考問題,即便是親近的熟人,也可能在某些時候做出讓人感到不舒服的舉動,如何判斷這樣的感受也是重點之一。 緊接著是「界線」議題的討論,這條界線或許看的到,也可能看不見,它就像是防護罩一樣保護著我們,當感覺有人穿過了這層防護罩,開始產生了不舒服或是好奇怪的心情,這時候就必須相信自己心裡的感覺,用認真的態度,勇敢的向「你信任的人」討論這樣的感受。 水晶媽媽在本次講座中,也請孩子們用手指數一數,你信任的對象有幾位呢?建立心中的信任名單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聆聽心底的聲音」,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反思與他人的互動方式,學習當自己身體的主人,為自我權利勇敢發聲,明確建立自己的界線以及尊重別人的界線。
-
從線條展開的多元創作--塗鴉藝術Graffiti
2023-03-15 潭子區 華盛頓國小 媒體事務組 報導點閱數:280 次美感-其他〖運用線條與色彩變化,自由創作屬於自己的符號語彙。〗 塗鴉是由西方開始的藝術,運用線條與色彩變化出風格強烈的符號語彙,如同熱愛自由的創作形式。 景斌老師以塗鴉藝術為主題,為美學創藝班五年級的孩子們設計系列課程,讓孩子在認識塗鴉藝術的特色後,能夠嘗試設計出自己的符號語彙。 塗鴉主題課程從上學期開始延續到本學期,孩子們都能發展出塗鴉符號,再分別以個人與團體合作的方式,創作出不同的塗鴉作品。 作品的呈現包含結合山水繪畫符號的透明布創作,鋪陳出有別於西方的東方塗鴉;以及運用30公分的方形壓克力盒描繪出塗鴉符號,組合超輕土製作的塗鴉造形公仔,變化出一件件有趣的塗鴉盒裝置藝術。
-
輔導處《愛的擁抱》家庭教育學生講座
2023-03-15 潭子區 華盛頓國小 媒體事務組 報導點閱數:236 次校園新聞〖從認識兒童權利公約,學會保護自我權益。〗 輔導處近期舉辦了三、四年級家庭教育學生講座,邀請臺中市家防中心資深講師來為學生宣導家庭暴力防治的自我保護方式、向外求助資源,以及重要的自我情緒穩定與調節。同時,從兒童權利公約延伸出發,帶領孩子們認識身體的自主權與界線,學會尊重自己的感覺,增加自我保護的知能。 講師在宣講過程中,透過暴力情境的案例說明,教導孩子正確的自我保護與求助步驟,並結合心理層面支持,強調發生暴力狀況並不是孩子自身的錯誤,透過求助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並有效保護自己。 最後,講師還進行了有獎徵答活動,孩子們都能勇於表達與發言,對於兒童權利公約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自己也能享有生活在健康成長環境的基本權益。
-
新光開啟世界窗,巴西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2023-03-15 太平區 新光國中 張易書 報導點閱數:598 次教學活動新光開啟世界窗,巴西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新光生涯發展教育~約克在哪裡? 約克在哪裡?我在新光分享巴西! 今日的生涯發展教育,很不一樣的是邀請到約克來到新光,介紹在巴西的交換學生、就讀研究所的生活。 「巴西,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陌生,但特別的葡萄牙語生活。」講師在就讀大學階段,參加了交換學生,選擇了一般人不是那麼熟悉,不會那麼想去的地方----巴西。 旅行不等於生活,生活是選擇了一座城市,在哪裡語言不是溝通工具,語言是溝通生活的交流。在旅行中,你可能會遇到當地的一種季節水果,但在那裡生活時,你會經歷四季的甘甜。 約克初到巴西交換學生時,就遇到了巴西最著名的巴西嘉年華會,約克在這樣的活動中,認識了當地的熱情的街頭派對,特別是當年足球世足盃剛好是巴西主辦,約克在那裡,從足球的門外漢,變成了足球粉。 如何融入巴西當地人的生活? 在巴西擔任交換學生,並沒有獲得當地大學多少的「接待服務」,但也因為這樣,約克透過朋友,找到了當地人家庭的分租,因為不熟悉當地人的稱謂,約克大膽的詢問房東太太,能否與她家的孩子,一起稱呼她「媽媽」,這樣的稱呼,讓約克與她的關係,從房客房東,變成了一家人,於是約克就有了「巴西爸爸、巴西媽媽、巴西兄弟姊妹」。 約克後來主修的學科是「人類學」,約克笑著說:「居住在當地人家中,基本上就是一種很人類學的學科了。」 透過食物,漸次變成巴西人了。 因為房東太太成為巴西媽媽,從原本房客可以使用廚房,變成「既然妳叫我媽媽,我就會煮飯給妳吃。」巴西當地的主食,是米飯加入鹹豆子,一開始的約克,當然不習慣這種味道,但是約克笑著說,在吃了幾天巴西媽媽煮的豆子飯,再接觸到外頭的豆子飯時,約克的味覺開始分得出來「巴西媽媽煮的豆子飯比外頭販賣的好吃」,開始品味食物,表示約克已經接受了這樣的食物。 雖然在擔任交換學生之前,約克已經在學校學習了兩年的葡萄牙語,不過在巴西的生活,學到的不是教室內的葡語,而是生活化交流的巴西葡語。 2017年,約克在回到台灣之後,決定申請巴西的研究所,在巴西的研究所階段,約克發現與台灣的情況不一樣,這裡的貧富差距很大,願意就讀研究所的人,都是對上學這件事採認真面對的態度,在研究所的同學中,她感受到了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聚在巴西利亞大學這裡讀書。巴西利亞大學的學生,十分關注社會議題,這些活動的鼓吹,都不是透過學校的宣傳,而是同學主動的關注,比如說關注同志權利議題,就會有人發起研討會,自動的匯集了很多人討論可以為同志權益的做哪些努力?比如說當地的教育部刪減教育預算時,就發動到教育部靜坐,爭取政府關注教育經費的議題。 在生涯發展教育的分享中,約克介紹自己選擇了人類學擔任研究的範疇,選擇人類學,就是「變成當地人的眼」,不要帶著刻板印象來看待巴西人,而是透過觀察,了解巴西人為何會有其他人錯誤的感受。比如說巴西人不守時,其實是因為巴西人對時間的感受與台灣人不同,比如說巴西人的家中不會擺時鐘,連一般人以為搭飛機不可以遲到,但是巴西的飛機,都會有自己的時間感。 Favela,貧民窟 在巴西的生活中,約克接觸到「Favela」,在葡萄牙文裡意指「山上的野花」這個聽起來很優美的發音,翻成了中文,就是我們熟悉的「貧民窟」。在巴西生活時,很多當地人都會警告約克,不要靠近Favela,那裡治安不好,很危險,但是向約克提出警告的巴西人,卻都沒有進去難民窟的經驗,約克笑著說可能是自己比較不怕死。約克從參加貧民窟導覽,到認識貧民窟,再到貧民窟中擔任志工;從觀光客的角度,變成了想要改變貧民窟生活的一員,在生涯發展的選擇中,約克在Favela這裡成了照顧幼兒園、托兒所的志工,並且透過的她的影響力,成功了透過募款,改善了托兒所的漏水、裝了門鎖、讓托兒所有了空調,在這樣協助貧民窟的過程中,讓這裡的孩子知道,可能在貧民窟外的巴西,對他們未必友善,但是約克這樣一位「外人」的協助,傳遞了:世界那麼大,世界彼方的手,也會有友善的氣氛。 最後,約克分享,巴西人常說「我愛你」,巴西的爸媽,每日都這樣的待我,也影響了我這樣對待我台灣的家人,「我未必全然喜歡巴西的每一面,但我愛上在那裡全然生活的我。」 感謝約克來新光開啟一扇窗,讓新光的孩子,看到地球另一端,巴西的不一樣。 感謝輔導室佳璿老師辦理生涯發展講座分享,讓新光的孩子,認識約克那些年,在巴西勇敢闖蕩的日子。
-
生活教育養成所 週週愛校出任務
2023-03-15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374 次教學活動幼兒園是孩子未來人格養成與能力奠定的重要教育階段,更是許多人心中美好快樂的回憶之一。然而快樂愉悅生活固然重要,但是要讓孩子們成長與獨立,逐步成為一個有愛與負責的成熟個體,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幼兒園階段要讓孩子實際能參與生活的點滴,用身體五感去觀察、從事與體驗,才能將這份教育意義與人生價值從小賦予。 也因為這樣,南屯幼兒園為了讓孩子從小對於自己喜歡的人事物,不是只有概念認知與口語表達,而是實際的付出行動與習慣。所以不時在校園裡都會發現到由各班自行發起或透過園方邀請的愛校活動;像是之前的人行道掃地、遊具清洗、遊具保養、協助鬆土、撿拾石頭或修剪樹葉等,都可以看到各班行動力與喜愛學校的心意。因此從這學期開始,這樣的愛校行動,正式獨立成為幼兒園的生活教育課程,藉由每週安排不同班級來進行,也歡迎班級自己發現主動發起的形式。以當週需要且合適的工作做為任務,讓孩子們來成為參與的小幫手。這樣不僅讓孩子們可以培養問題解決與工作技能,體驗不同工作的辛苦之外,也讓自己與整個大團體密切整合在一起,並以自己的行為自豪。 而山羌班就是擔任起首次愛校生活教育的自願班級,而本週的內容是協助清掃滿地落葉的遊戲場,以及洗刷塗鴉的廣場地墊。一開始由老師先介紹工具的使用與技巧,同時也做好安全宣導與工作守則後。再帶領大家到工作的地方。孩子們看到滿地的落葉小樹枝,不僅不覺得辛苦很多,反而興奮躍躍欲試準備大展身手。 老師就評估工作的範圍與人力,將大家區分成兩大隊,一隊準備掃除落葉,一隊清洗塗鴉地墊。在老師確認好工作與人數、工具後,大家開始進行工作。過程中,掃地組的孩子都非常勤奮,看到落葉都紛紛圍過去掃成一堆,再由畚箕組的幫忙將落葉集中清除;洗刷組的也不遑多讓,先將地板簡單清潔後,開使用小刷子洗刷塗鴉,一會兒地板又恢復原來的乾淨。 經過這次的愛校活動後,孩子們對於自己都感到滿意與自信,深覺得自己身為全校的大哥哥、大姊姊有一個很棒的風範。山羌班陳瑞祥老師說:「透過愛校服務,讓幼兒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而且學校是大家的快樂園地,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徐素雯老師說:「幼兒開心為學校服務,整理校園,分工合作,且熱情參與活動,在旁協助的我,感覺很溫暖。」教務組長蕭文嘉說:「這是一場很棒的幼小銜接活動,提早讓大班孩子知道去國小後,許多事情是孩子自動自發去完成的,不是像幼兒園都是老師去協助幫忙,提早學習獨立自主是不可或缺的長大能力。」陳議濃園長說:「在生活中孩子總是受到許多人的照顧與保護,所以不知不覺中也會變得理所當然或依賴。其實孩子的天性是樂意常試任何事情的,身為成人應該要給予適當的機會與引導,就能讓孩子一步步獨立與成長,不僅能與生活人事物連結在一起,也才是真正帶著走的能力。」
-
超強打卡點 立人新亮點--美感藝術大門來囉!!
2023-03-15 北區 立人國小 總務處 楊淑琦 報導點閱數:301 次校園新聞「巧學~巧手繪陶 美感共學」 臺中市北區立人國小公共藝術成就小小藝術家 「哇!立人國小校門好漂亮!」「好喜歡我們校門口啊!」臺中市北區立人國小校園公共藝術落成了,以學校課程特色、辦學理念、文化環境、社區美化為目標,由高年級師生一起創作,將師生陶板作品融入公共藝術,讓學校校門搖身一變,成為活力和充滿藝文氣息的校門網美打卡景點。 公共藝術「巧學」的創作理念是延伸學校視覺符號及色彩計畫 -「藍色圓形象徵共融合作之品格、紅色三角形象徵親師生共同努力打造學習三角、綠色正方形象徵如樹木欣欣向榮之健康力、黃色六邊形則是多元角度的創造力」,以這四個形狀代表立人學子們有無限可塑性,孩子們在象腿樹下學習及閱讀,以擬人化的大象與地球意象,展現群體共好及國際觀教育精神理念,搭配藝術教育陶板,及綻放的向日葵花的意象,期許每一個立人學子都有嶄新美好的未來。 公共藝術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立人國小對於美感培養的核心價值,從提升學生設計創新美感素養,延伸到營造美感環境。此次作品最令人驚艷的是作品上每一片陶板都是五、六年級小朋友親手彩繪,孩子們,就像立人國小的小小藝術家,大家發揮巧思創作陶板,打造校門新風貌,由於創作陶板顏色鮮豔、美輪美奐,不少社區民眾說,校門口就像大型藝術展示牆。 新學期的到來,立人國小校長李秀美勉勵小朋友:「努力向學注視學習態度,擁有良好的品德,並期許小朋友都能做到『巧學』-乖巧、靈巧、熟能生巧,鼓勵孩子自己從校門口背著書包走進教室,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習自己思考並自動自發完成功課,愛閱讀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並在學習上提升專注度,培養自己的興趣。」相信在學校多元的課程及老師用心的指導下,每個立人國小的孩子都能在健康與快樂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