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歡慶雙十節,寶貝愛台灣!
2025-10-09 沙鹿區 公明國小 幼兒園 陳月裡 報導點閱數:153 次教學活動歡慶雙十節,寶貝愛台灣! 為了讓小朋友了解國家的生日,幼兒園舉辦了為期三天的雙十節主題活動,透過故事、影片、唸謠與創作,讓孩子們從遊戲中學習,感受國慶的喜悅。 10月7日,老師以圖卡說明雙十節的由來,並帶領孩子們觀賞升旗典禮影片,學習敬禮及尊重國旗;同時練習台語唸謠,認識鄉土文化。 10月8日,孩子們複習唸謠後,以棉球沾紅藍顏料,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雙十畫作,教室洋溢創意與節慶氛圍。 10月9日,我們欣賞了國慶煙火影片,並動手剪貼紙杯,製作出繽紛的煙火作品,孩子們開心地將美麗帶回家。 透過一系列活動,孩子們不僅認識雙十節,更從中培養對國家的認同與關懷,大家一起大聲說:「雙十節快樂!我愛台灣!」
-
【2025 話中秋節】中秋傳說闖關日來囉!
2025-10-03 沙鹿區 公明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158 次教學活動【2025 話中秋節】中秋傳說闖關日來囉! 中秋不只吃月餅,還有故事、遊戲、創意滿滿的活動等你體驗!透過玩中學,讓孩子認識中秋文化、傳說與節日意義。 10/3(五)|🕘 10:00~11:00|📍戶外遊戲場 和我們一起穿越神話,勇闖四大關卡! 10:00~10:20|月惠老師說故事,輕鬆進入中秋傳說~ 10:20~10:50|傳說挑戰正式開戰! 🌕 嫦娥奔月:小球飛進月亮圈~穩準狠! 🌞 后羿射日:泡棉神箭,射出你的英勇! 🐇 玉兔搗藥:戴上兔耳,藥丸快投準! 🌳 吳剛伐桂:拿泡棉棒,伐倒桂樹不倒翁! 遊戲中學習、笑聲中成長~這個中秋,一起玩出節日的意義!
-
2025「話中秋節」系列活動-律動與黏土月餅 DIY
2025-10-02 沙鹿區 公明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126 次教學活動🎑 2025「話中秋節」系列活動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為了讓孩子們在歡樂中認識傳統文化,本校附設幼兒園於10月1日至3日舉辦了為期三天的「話中秋節」主題活動,結合「文化傳承 × 團圓共享 × 快樂學習」三大元素,打造豐富又有趣的節慶體驗。 首日活動「創意迎中秋」在輕快的兒歌與律動中揭開序幕,孩子們隨著音樂開心舞動,現場充滿歡笑與節慶氛圍。接著進行最受歡迎的「黏土月餅DIY」,孩子們發揮創意,用黏土捏出各式各樣的月餅!每一件作品都藏著小朋友對中秋節的獨特理解與節日心意。 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們不僅認識了中秋文化,也在動手做中提升了手部協調與創造力,讓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節慶氛圍也更加濃厚!
-
校長說故事時間:打開孩子心中的月亮傳說
2025-10-02 沙鹿區 公明國小 幼兒園 報導點閱數:120 次教學活動📚 校長說故事時間:打開孩子心中的月亮傳說 時間:9:50~10:10|主題繪本:《月餅不見了?》 在中秋節系列活動的第二日早晨,陽光灑落在園裡的故事角,孩子們興奮地圍坐一圈,等待著一場特別的驚喜——由校長親自擔任說書人,為大家帶來溫暖又充滿節慶氣息的繪本故事《月餅不見了?》。 隨著簡報畫面在大螢幕上緩緩展開,校長以溫柔而富有表情的語調,娓娓道來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引領孩子們一步步走進月亮的世界。當故事中的月餅「神秘失蹤」,孩子們全神貫注、眼神閃亮,在笑聲與驚呼中,也開始思考——月餅除了是甜甜的點心,還藏著哪些有關「思念」與「團圓」的深情呢? 校長也巧妙地穿插互動提問,引導孩子將故事與生活經驗連結,在這短短的十五分鐘裡,孩子們不只是聽故事,更在輕鬆的氛圍中學會傾聽、表達與想像。 這不僅是一次單純的說故事時光,更是一段跨越年齡、跨越知識的溫柔文化傳承。孩子們在熟悉的校園中,透過最親近的教育者——校長的引領,悄悄種下對傳統節慶的理解與感動。 活動最後,三個班級的孩子們依序與親切的「校長爸比」合影留念,定格這一段溫馨的中秋故事時光,也為這場「文化 × 團圓 × 學習」的節慶活動,留下一抹圓滿的笑容。
-
教師節奉茶活動
2025-09-25 沙鹿區 公明國小 陳月裡 報導點閱數:147 次教學活動【114.09.25 教師節奉茶活動】 地點:企鵝班教室 時間:上午9:50 為慶祝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本校附設幼兒園於9月25日上午舉行了一場溫馨的「奉茶感恩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行動表達對師長的敬意與感謝。 活動在《宮崎駿水晶音樂》中揭開序幕,首先由薇茹與怡如老師帶來生動的戲劇《感謝我的老師》,深深打動在場師生。隨後三班孩子與老師一同合影,留下珍貴回憶。 接著進行重頭戲「奉茶儀式」,孩子們雙手奉上親自準備的茶飲,並說出感謝的話語,場面感人至深。奉茶後,孩子們為老師搥背,傳遞童心滿滿的祝福,讓現場充滿歡笑與感動。活動最後以甜點分享作結,為這場感恩盛會畫下完美句點。 感謝導師群與工作人員的悉心籌劃,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會感恩、禮貌與關懷,也讓老師們在教師節這天感受到滿滿的幸福與肯定。
-
法治教育宣導-不是你的,是我的!
2025-05-28 沙鹿區 公明國小 企鵝班 黃于芳 報導點閱數:721 次教學活動我們每週一有安排玩具分享的例行性活動,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們可以玩到各式各樣的玩具,這樣有趣的活動深受孩子們喜歡。有時孩子們會分享玩具給同班同學,但有時也會拒絕,主因是對方會用錯誤的玩法操作自己的玩具,玩具的小主人會心疼。學會分享是美德,但前提是玩具的主人必須是自願的且有權利決定玩具是否要借人玩,借玩具的孩子也必須要學會尊重玩具的主人,除了有禮貌的 詢問對方是否能借物外也必須要做出惜物的行為。 其實在學齡前孩子的物權觀念尚在建立中,所以我們設計了一些適合學齡前孩子能理解自我物權的法治教育宣導,希望能建立孩子能知道物品是誰的、維護自己的權力和物品及尊重別人的物品的情操。
-
公園小霸王~法治教育宣導
2025-04-23 沙鹿區 公明國小 企鵝班-王薇茹 報導點閱數:651 次教學活動幼兒園每天都上演著: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推我,老師!他罵我……。老師每天都要不時的提醒孩子,請孩子要小心不要隨便碰到別人的身體,請孩子時時口說好話。為了加強孩子的品格教育,我們利用團討時間和孩子們分享一本繪本《公園小霸王》孩子聽完後,也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小朋友說:不可以隨便欺負人;有小朋友說:那個欺負人的小朋友很壞喔!也有小朋友說:遇到會打人的要趕快離開。 孩子們對於繪本的內容相當有興趣,老師也藉由繪本向孩子宣導有關人權法治教育的內容。品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礎,並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而法治的目的即在於保護人權,人權、法治和品德教育可從許多不同的面向討論。我們就先從品德教育這方面帶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對於老師每天處理孩子之間因互動產生的衝突,我們讓孩子先做省思的動作。接著再讓孩子自己發表發生衝突時的感受,再問孩子該怎麼處理?有些孩子能清楚的說出,若被別人打到時會很生氣或很不舒服。事後該怎麼處理呢?有孩子把老師平常教的方法說了出來:「你打到我了,我很不舒服。」先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老師反問:「那打到人的小朋友該怎麼辦呢?」孩子可以很快的回答:「要跟他說對不起」 我們利用平常發生的衝突事件來現場教孩子如何處理與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也帶給孩子品德教育從小就要開始培養,不然長大後這些不對的行為將會由法律來制裁。 結束後我們請孩子上台用對的互動姿勢與錯的姿勢讓台下的孩子做圈或叉的手勢玩遊戲,也利用學習單讓孩子對法治教育能更清楚,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會保護自己與尊重別人。
-
口腔宣導
2024-12-10 沙鹿區 公明國小 企鵝班-王薇茹 報導點閱數:232 次教學活動幼兒牙齒保健很重要,經由繪本和影片的導入讓孩子了解口腔保健的重要性,老師向孩子分享了一本繪本-<糖果牙齒>。老師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專注的看著繪本中的圖案並聆聽內容,有人看到小鱷魚滿嘴色彩繽紛的糖果時,哇~~~的一聲,接著就有人說,這樣會蛀牙耶! 老師利用繪本-<糖果牙齒>引起動機: 1.小鱷魚喜歡什麼樣的零食? 孩子們一一回答:餅乾、糖果、冰淇淋……。 2.說說看小鱷魚為何要把糖果裝在牙齒上? 孩子回答:因為牠很愛吃糖果呀! 3.怎麼樣做才可以避免牙齒蛀牙? 孩子回答:不要吃餅乾、糖果,要刷牙。 當孩子提到要刷牙時,老師先拿牙齒模型當場示範正確的刷牙方式給孩子們看,接著拿了小鱷魚和小牙刷當場刷了起來,有孩子反應也想要刷看看,於是老師讓每個孩子都幫小鱷魚刷刷牙,接著老師又拿了響板假裝是鱷魚的牙齒並用小牙刷當場刷了起來。孩子們看了後也反應想試試看,接著老師就讓每個孩子用手響板來做刷牙動作。最後,老師用音樂加入手響板來打節拍,一邊念著「白牙齒 站兩旁 張嘴巴 露出來 勤刷牙 不耍賴 好習慣 我最乖」一邊拍著手響板,讓孩子除了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也能體驗音樂的節奏感。
-
法治教育宣導-孩子!這不是你的(物權概念宣導)
2024-12-10 沙鹿區 公明國小 企鵝班 黃于芳 報導點閱數:486 次教學活動在幼教現場,很常聽到大班的孩子們在學習區時間會告訴老師,有人把美勞區的材料放在口袋裡,或者玩具分享時間會告訴老師,有人沒經過我的同意就把我的玩具拿走。 其實在學齡前孩子的物權觀念尚在建立中,所以學校會設計關於物權概念分享的課程,學習自我概念,辨別正確的物權觀念。 我們找了一些適合學齡前孩子能理解自我物權的法治教育宣導,並結合幼兒在玩具分享的經驗與時事議題來討論物權概念,讓法治教育從小扎根,進而延伸至家庭與社區,讓法治觀念變成一種生活常識。
-
幼兒園的法治教育
2024-06-25 沙鹿區 公明國小 企鵝班 王薇茹 報導點閱數:426 次教學活動幼兒園的孩子對法治教育知多少?當孩子調皮時弄傷對方,他們懂得向對方道歉,但往往說聲對不起後轉身又忘了。在幼兒園常常上演著相同的戲碼「老師,他搶我的玩具」、「老師,他打我」、「老師,他說他不想和我當朋友」、「老師……」接著就有「對不起」「沒關係,下次不可再這樣了」的對話。 為了讓孩子可以學會尊重別人也懂得保護自己,我們向孩子宣導法治教育。一開始我們先利用影片來做引導,讓孩子藉由影片知道自己的調皮、惡作劇可能會帶給自己犯法的機會。孩子最清楚警察是在抓壞人的,所以我們也會以日常生活的新聞事件來讓孩子更清楚了解人犯了哪些事是會被警察抓進警察局的,嚴重的話還要被關在小小的空間生活,不能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此時,有孩子開始發問:「被警察抓走,可以找媽媽嗎?」當下就有其他孩子立刻回答:「當然不行啊!」老師問孩子:「如果有人罵你,但是你沒有錄音當證據,你一氣之下打了對方,請問警察要抓誰呢?」有孩子說:「罵人是不對的」有孩子則說:「打人是不對的」此時,老師向孩子們解釋,雖然罵人是不對的,但因沒有錄音當證據,所以就法律來說是無法定他的罪,可是打人的那一位已讓對方受傷了,這就犯法了喔!所以當有人罵你時,除非你有錄音可以用法律來定他的罪,不然就請轉身離開現場不要理會他。千萬不要衝動做出傷害對方的事,不然會讓自己被警察抓走喔! 為了讓孩子對於行為的對錯能更加清楚、深刻,我們讓幾位孩子上台做一些對的或錯的動作讓台下的孩子判斷對或錯,孩子都很投入的在台下畫圈或畫叉。也藉由團討讓孩子檢視自己的行為。有孩子說:「某某人撞到我,我很不舒服。」此時,我們會向孩子說明,只要行為讓別人不舒服,就有可能會構成霸凌,我們進而宣導請孩子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不要隨意去碰撞別人。希望孩子們在幼兒園就能建立良好的法治概念,讓他們懂得如何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