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主播到校揭開說話背後的功夫
2025-10-2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84 次教學活動10月23日,本校教務處辦理媒體素養專題講座,特別邀請民視電視台何文堯主播蒞校,以「全民媒體時代~你我都是媒體人~如何學會思辨善用」為題,帶領同學認識新聞工作與媒體識讀的重要性。 開場時,賴勝豐校長指出,當今資訊來源多元,從傳統的電視、廣播、報刊,到網路新聞與社群平台,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資訊的發布者。面對龐雜訊息,更需要具備媒體素養,懂得多方查證、廣泛閱讀與討論,避免長期被單一立場綁架思維,才能培養理性與獨立的判斷力。 講座由何文堯主播接棒。他先以自身成長經歷開場,分享求學時期的糗事如何成為他鍛鍊口條與面對鏡頭的推力,讓現場師生莞爾之餘,也感受到成為主播背後的努力與勇氣。他播放電視台同事播報的NG畫面,引來全場笑聲,更勾起同學對主播工作的好奇。 何主播進一步以圖片介紹新聞台的錄影現場與設備配置,說明新聞播報的流程與分工。他強調:「說話容易,說得讓人聽懂很難。」一則新聞背後都有嚴謹撰寫的新聞稿,主播播報時須在短時間內做到「準確、不偏離、不遺漏、通順明白、詞語得體」,這是專業,也是訓練。 現場互動活動則是全場高潮。何主播邀請同學上台挑戰「順口溜」朗讀,台上咬字不清、腔調浮誇的演出博得哄堂大笑,也讓同學實際感受字正腔圓的難度。最後,更精選3名表現優異的同學上台模擬播報新聞,在何主播的指導與鼓勵下,三人皆展現亮眼台風,讓台下師生驚豔。 本次活動不僅讓同學走近新聞現場,更在輕鬆互動中學習辨識訊息、善用媒體與表達溝通的核心能力,為在資訊爆炸時代的學習者,奠下關鍵素養。
-
陪伴勝過指令 理解勝於焦慮
2025-10-2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92 次教學活動后里國中輔導室於10月17日晚間舉辦親職教育講座,吸引眾多家長進場聆聽。本次活動再度邀請新社高中輔導室主任董文章擔任主講人,以「α世代學習新風貌」為題,結合十二年國教現行制度,講述孩子素養導向學習的適性培育,以及家長在親子關係與陪伴策略上的實作方式。董主任以風趣風格、生活化語言闡述複雜議題,講座過程中笑聲與掌聲交錯,氣氛熱烈。 面對身處高速數位浪潮的α世代,董主任點出「世代差異帶來的教養焦慮」,孩子把線上遊戲視為社交與學習場域、動機變動快速且擅於使用便利工具、遇問題多半直接向AI提問而減少自主檢索、對效率的追求使其拒絕冗長等待。他提醒家長應避免以「過去的經驗」抵抗「現在的現實」,若不理解科技脈絡,教養衝突就會持續累積。 談及升學議題,董主任也以實務經驗詳細說明免試入學超額比序與各項就學管道,並強調家長不是「外圍支援者」,而是孩子成長歷程中最關鍵的合作夥伴。他直言:「親子的觀察與陪伴,比一句建議更能改變孩子的學習軌道。」講座中,親子溝通技巧成為全場焦點,不少家長一邊聽講,一邊低頭筆記。 為讓家長更貼近青少年心境,董主任以「星星王子」角色轉化,透過星座分析作為溝通隱喻,建議父母在孩子自我探索階段,應多傾聽、慢指教,讓孩子在被理解的前提下自行找到答案,勝過急著替他們決定下一步。此段分享獲得許多家長共鳴,會後依然有人留下與講師討論。 講座亦觸及家庭中的手機控管議題。董主任指出:「沒有手機不等於不能上網,沒有手機也不等於不能學習。」他呼籲家長重新思考:究竟是要「控管手機」還是「管理時間」?若孩子所有成就感與歸屬感皆來自手遊世界,才是真正的風險。他建議延後給予手機的時間點,並藉由親子共同訂定可執行的時間管理方案,建立健康使用的習慣。 由於時間有限,仍有不少議題無法延伸深入介紹,家長回饋踴躍,希望學校未來持續辦理更多專題講座。輔導室表示將規劃後續課程,協助家長在陪伴與界線之間找到平衡,用理解與對話取代指令與對立,與α世代站在同一起點上看見未來。
-
釐清身體界線彼此尊重不越線
2025-10-2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102 次教學活動10月23日週會時間,本校輔導室舉辦一場關於性別平等的重要講座,特別邀請台中市「張老師」中心林孟君講師蒞校,以「身體界線」為主題,帶領同學重新思考人際互動中「尊重」的分寸,並建立對於身體自主權的正確認知。 賴勝豐校長致詞時表示,學校每學期都規劃性別平等教育講座,但他認為「身體界線」是這議題最嚴肅,也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青春期的學生在身心快速變化的階段,常因好奇、衝動或無意,產生試探性的互動行為,一旦跨越他人界線,往往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他提醒同學,在平時相處時,必須以「彼此尊重」為主要前提,才能在友善安全的校園環境中健康成長,逐步建構成熟的人際界線觀念。 林孟君講師以「身體紅綠燈」為核心框架,從身體不同部位切入解釋自主權分級。「綠燈區」意指肩膀、手掌等較不具隱私性的部位,在取得互信關係或正式場合下,較可能屬於安全友善的碰觸;「黃燈區」則包括頭部、手臂與靠近胸腹等較敏感部位,任何接觸前都必須先徵求對方明確同意;「紅燈區」則涵蓋胸部、臀部、生殖器官等高度隱私部位,任何人於任何情境下都不得碰觸。講師以生活化情境對照強調,同一個舉動若未經允許,即便自認「只是開玩笑」,在對方的感受中很可能已構成侵犯,提醒學生界線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每個人,不能因氣氛或關係親疏而被忽略。 講師也啟發學生思考:為何有人以「鬧著玩」為名,對別人身體動手動腳?那樣的行為真的是玩笑,還是已經踩線?林孟君提醒,判斷的關鍵不是行為者的動機,而是被對待者的感受。只要對方感到不舒服、不情願或受到威脅,即使是無心之失,也已越界。 在講座尾聲,林孟君談及性騷擾的判定與應對。她強調,只要出現讓人感到羞辱、害怕或被冒犯的身體或言語行為,就可能構成性騷擾。遇到這類情況,同學可採取三步驟:第一,勇敢說出「不可以」;第二,遠離現場並尋求協助;第三,向師長或輔導室通報,以保障自身安全與權益。她鼓勵同學,不論身為受害者或目擊者,都不應沉默,唯有讓界線被說出口,校園才會真正成為安心的學習環境。 透過本次講座,同學對身體界線有更具體的理解,也意識到尊重不僅是禮貌,更是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底線。輔導室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性平教育主題,期待讓尊重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安全與被理解的氛圍中成長。
-
我會曉報電話號碼
2025-10-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60 次教學活動「學校的電話是22332110…」台語課時老師運用九宮格數字,來讓學生們練習數字的「文讀音」。閩南語數字有「文言音」和「白話音」兩套讀音,會根據使用情境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文言音用於序數、日期(如月初)、電話號碼、西元年等,例如:「第一名」(chi̍t ê miâ)、「一九八五年」(it-kiú-pâ-gōo-nî)。而白話音則用於數數、算物件等。
-
行動愛水學堂開進東平國小
2025-10-27 太平區 東平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59 次教學活動為結合10月主題主題書展:做對的事-善待人與環境,落實節水教育及環境永續理念,東平國小再度邀請臺中市政府水利局「行動愛水學堂」ㄅㄨㄅㄨ水車開進校內,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學生認識水資源的重要性,並透過互動遊戲與實作體驗,讓節水觀念深植孩子心中。 活動中,導覽員以故事與生活實例,帶領學生了解水資源的循環與使用方式,並介紹節水器具、洗衣水再利用等日常節水方法。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踴躍參與互動問答,現場氣氛熱烈。有學生在活動後表示:「我回家要告訴媽媽,洗菜的水可以拿來澆花!」透過實際例子與親身體驗,孩子們學會將環保概念延伸到家庭生活中,成為推動節水行動的小種子。 東平國小校長陳榮原指出,學校長期重視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感謝水利局團隊帶來寓教於樂的課程,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學習中養成珍惜水資源的習慣。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推動綠色校園計畫,培養孩子的環境責任意識,從校園出發,實踐愛護地球的行動力。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表示,「行動愛水學堂」結合多媒體教材與互動展示,希望透過校園巡迴宣導,讓孩子從小建立節水觀念,進而影響家庭與社區,共同守護臺中的珍貴水資源。
-
唱出英語學習新節奏
2025-10-27 西屯區 西屯國小 王祥俊 報導點閱數:114 次教學活動「英語課,不只是文法和單字!」臺中市西屯國小的英語課,近來在Teacher Daniel 的創意引領下,化身為一場融合語言、音樂與科技的學習盛宴。Teacher Daniel 特別為學生創作了一首英語教學歌曲〈What time is it?〉,讓孩子們在節奏與旋律中快樂學習時間表達與日常生活用語,掀起校園一股「唱著學英語」的熱潮。 這堂課以「在學校的一天」為主題,帶領四年級學生從早晨到放學,透過歌詞學習日常用語,如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It’s lunch time.” 等自然句型。課堂上,學生一邊拍手打拍,一邊跟著節奏唱出歌詞,英語學習不再只是背誦與練習,而是充滿律動與參與感。 更令人驚喜的是,Teacher Daniel 將課程延伸成「創作任務」。學生分組討論、寫下屬於自己的一天(daily routine),將生活中的點滴如「起床、吃早餐、上課、玩耍」寫在學習單上,並轉化成英文句子。Teacher Daniel 再將各班作品蒐集整理,改寫成全新歌詞。 有趣的是,歌曲的曲風竟由學生投票決定!有的班級選擇流行風,有的偏向搖滾節奏,展現出每個班級獨特的音樂品味。最後,Teacher Daniel 透過 Suno AI 技術生成各班專屬的〈Time Song〉,不僅讓學生聽到自己創作的歌聲,更感受到AI科技融入英語學習的無限可能。 學生們開心表示:「這堂英語課好有趣,我們不只是學英文,還學會了怎麼把自己的生活唱出來!」老師們也肯定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孩子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英文,並激發創意與表達力。 西屯國小校方表示,此課程充分體現108課綱「自主學習與創造力」的核心精神,透過跨領域結合(語文+音樂+科技),讓孩子在有趣的互動中自然吸收語言知識,也展現學校教師在教學創新上的活力與專業。 從生活出發、從旋律學語言,西屯國小的學生們在歌聲中唱出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故事。英語課,原來可以這麼有「節奏」、這麼有「創意」!
-
📚 【校長說故事——《圖書館獅子》】閱讀的溫度,從故事開始! 🦁
2025-10-26 西屯區 長安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65 次教學活動📚 **【校長說故事——《圖書館獅子》】閱讀的溫度,從故事開始!** 🦁 長安國小推動閱讀教育多年,其中最受孩子們喜愛的活動之一,就是「校長說故事」。本次校長帶來的繪本故事是《圖書館獅子》(Library Lion),以生動溫暖的方式,陪伴孩子走進書的世界。 故事講述一隻溫柔的獅子進入圖書館,遵守規矩、幫助他人,卻在關鍵時刻為了救人而違反了「保持安靜」的規定。校長以豐富的語調與情感引導,讓學生從故事中體會:「遵守規矩固然重要,但愛與勇氣更值得被珍惜。」 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專注聆聽,氣氛溫馨而安靜。故事結束後,校長也設計了「《圖書館獅子》有獎徵答」活動,讓學生透過回答問題回顧內容,進一步強化理解與表達能力,現場學習氣氛熱烈。 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感受故事的魅力,也落實圖書館利用教育,鼓勵學生善用校內閱讀資源,養成主動借閱、靜心閱讀的習慣。長安國小將持續透過多元的閱讀推廣活動,讓閱讀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在故事與書香中持續成長。 #長安國小 #校長說故事 #圖書館獅子 #閱讀推廣 #圖書館利用教育
-
探究與實作:中央大學曾國欣教授應邀為高二社會組授課
2025-10-24 大里區 大里高中 高中部社會科 報導點閱數:147 次教學活動近日恰逢福爾摩沙衛星八號升空,資源衛星再進化,為國土規劃與資源合理利用跨出下一個紀元。中央大學太遙中心是國內衛星影像接收與加值應用的領航者,本校地理科馮馨瑩老師與601鄭絜鈁、604謝維宇同學在九月參加中央大學太遙中心課程,中心後續提供到校為高中生授課,嘉惠大里高中學子。 10月23日 集合高二社會組學生,以及高一8班的同學,由太遙中心曾國欣教授利用兩節課,教授衛星遙測原理。教授從生活中常用的Google map及 Google earth中能查詢的衛星影像及基本量測說起, 並以馬太鞍溪上下游衛星影像為例,說明流域地形的時序變化。 教授介紹主動式與被動式雷達的差異,舉例如手機的臉部辨識即是利用光達技術(主動式),讓同學一聽就懂。介紹各種波段的特性,如何應用於觀測不同農作物或水體以及不同建築物等地表覆蓋類型。如何應用AI做快速分類辨識。最後也介紹許多衛星影像圖資,如太遙中心的衛星影像申請、TGOS等,並鼓勵學生應用資源參加比賽。 同學認真撰寫的筆記,以心智圖或條列式方式整理曾教授講述的內容。學生回饋雖然有些概念很難,但是透過教授專業又親切的解說,覺得收穫很多。也有同學提出為什麼社會組要聽這麼偏地科跟物理的演講的疑問;學生提出的疑問,點出我們希望學生跨域學習的期待,社會組學生善於論述,不需限制自己的研究工具,善用衛星影像分析,可以進行地表演變的歷史研究,也可以透過圖像跟數據去從事公民議題討論,對於社會現象的好奇,加入AI工具與衛星應用,會有更多火花。我們期待下次的實作課程,使用QGIS 來分析地表環境,讓擅長地歷公的社會組同學一起一起跨領域學習! 今日感謝高中部社會科全體老師協力,以及地理科實習教師劉雨函老師、公民科實習教師胡善茹老師熱心協助。 感謝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曾國欣教授從台北驅車到台中來為同學們上課,we are so grateful for the class.
-
全市幼兒園防災教育工作坊 強化校園韌性
2025-10-23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131 次教學活動10月23日,本校承辦「臺中市幼兒教育人員防災教育工作坊」,聚集全市幼兒園教育工作者,以強化幼兒安全為核心,強化校園面對火災的應變與預備能力。本次活動邀請教育部洪明全科長與李佳昕專案管理師擔任講座主講,並由教育局榮譽督學宋淑娟校長主持綜合座談,形成專業扎實又高度務實的防災學習場域。 賴勝豐校長致詞指出,防災教育不只是行政責任,更需要每一位幼教夥伴共同參與,才能真正建立校園韌性。他也感謝主講人深耕防災領域,將實務經驗轉化為現場教師可即刻帶回園所運用的知能。 洪科長以「火災整備與應變」開場,拋問在場是否曾進行火災演練,竟無人舉手,突顯幼教現場仍存防災缺口。他提醒台灣平均 每24 分鐘就有火災發生,且多數致死原因為「延遲逃生」,因此她認為「防災不是討論最嚴重情境,而是防止災害發生。」他釐清火場常見錯誤認知,提醒「小火逃生,大火關門」、「不要穿越濃煙」、「抵達陌生場所先看逃生圖」,並強調第一時間帶幼兒離開危險區才是保命關鍵。 下半場由李佳昕專案管理師以設計思考引導操作課程,讓教師以「吃午餐時遇火災」情境擲故事骰說故事,再以「情境故事板」盤點防災素養與教學困境,再發想創意教學,將抽象原則轉化為具體教案。各組成果分享踴躍,李管理師也以教學時應注意的要點回饋。大家紛紛表示方法簡潔、可立即帶回教學現場使用。 面對教師提問「如何在短時間疏散幼童?」,李管理師逐點回應:火源判別、教師分工、平時演練、特殊生照顧、母雞帶小雞疏散法、離開教室後關門阻煙等要項,並強調教師冷靜與判斷力會直接影響幼兒在危機中的行為,是防災教育中最關鍵的心理素質培養。 綜合座談中,榮譽督學宋校長總結指出,防災教育是教育不可免的基礎工程,是守護孩子生命、也是國安的長期投資。她期勉與會者將今日所學落實於班級日常,讓防災不是口號而是一種教學習慣。 本次工作坊兼具知識、實務與教學轉化,讓幼教人員帶著更強的信心與能力回到第一線,為幼兒打造更安全、更預備充分的學習環境。參與者一致回饋「學得實用、帶得回去、做得到位」,期待未來持續辦理,深化幼教現場防災文化的扎根。
-
西區中正附幼綿羊班 形形色色__教學報導
2025-10-23 西區 中正國小 楊圓圓、張懷予 報導點閱數:68 次教學活動本學期的主題是「形形色色」,孩子們一起在校園裡尋找生活中出現的各式形狀,將找到的形狀拍照,並進行分類。接著孩子們透過觀察,以及與同儕討論各式形狀的特徵和名稱,藉此深入認識形狀。 接下來,孩子們將會透過各種遊戲和藝術創作來遊玩形狀,希望孩子們透過遊戲更加認識形狀,以及盡情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一起探索形狀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