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重慶學子學西餐禮儀
2022-03-02 西屯區 重慶國小 重慶國小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483 次教學活動為因應國際化、全球化的教育趨勢,重慶國小的師長們為六年級同學們規劃了一場西餐餐桌禮儀活動。男同學穿著襯衫、打領帶、深色長褲,女同學著洋裝或套裝,每位同學將自己精心打扮成小紳士及小淑女,參與這場隆重又令他們期待的活動。 六年級的同學們在導師楊琇如老師及張維翔老師的國際教育課程中學習餐桌禮儀,例如刀叉的擺放方式、刀叉的使用方式、應注意的禮節、用餐細嚼慢嚥、不大聲喧嘩、餐點上菜的順序等等。在英文老師張茹倫課堂中教導學生們西餐的各種餐點名稱、製作自己的菜單、練習用英語來點餐、學習如何擔任服務員來詢問客人等等,這樣一系列的學習,促成了這個西餐餐桌禮儀活動的體驗活動。校長胡秀美及學務主任陳志榮也受邀參加西餐禮儀活動的全英語桌邊服務。 蔣承軒同學表示參與這個活動讓他感到非常的興奮及緊張,因為平時不可能穿著如此正式,又怕同學點餐時會緊張忘了如何回答,但還好同學會在旁邊協助教他如何回答,所以一切都很順利,似乎也沒有那麼困難。邱柏翰同學表示在此活動有機會擔任服務員(waiter),也深深感受到擔任服務員的辛苦,他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難得的體驗。 重慶國小校長胡秀美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在生活中實踐,這樣的體驗活動不但能夠讓學生們實地體驗西方文化與餐桌禮儀,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更能培養學生們的優雅氣質及擁有服務他人的精神。也期待透過此活動帶給六年級學生難忘的回憶。
-
臺中市重慶國小「以鼓會友」發揚臺灣獅文化
2022-03-01 西屯區 重慶國小 重慶國小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90 次校園新聞臺中市重慶國小「以鼓會友」發揚臺灣獅文化~重慶國小臺灣獅和日本札幌南之澤小學「太鼓」激盪擦出火花 雖然世界各地的疫情仍然流行,但是臺中市重慶國小的學生和日本北海道札幌南之澤小學童透過視訊進行一場「跨域的文化」交流活動。 臺中市重慶國小透過「視訊」的方式,介紹代表台灣文化的「台灣獅」給友好學校~南之澤小學的學童。 重慶國小「台灣獅」的舞獅隊成軍已有20年,舞獅,以地板武術動作為主,舞步獨一無二,具有鎮邪避煞之功用,成為代表台灣文化明顯與深具意義的文化活動。,國人習慣請獅陣前來「弄獅」,獅陣四處遊走,配合咚咚咚的鼓聲,充滿活力,很有吉慶之意。 南之澤小學60位學童以輪流擊鼓的方式介紹「太鼓」。小朋友表述學校都有太鼓活動課程,以太鼓表演傳達滿心的祝福,更是對天地萬物的敬心! 學生許一田:臺灣獅表演比較多元,有鼓聲配合舞步動作,日本太鼓純欣賞鼓聲。陳枳綾說:日本太鼓給我很大的震撼感,臺灣鼓聲還加上鑼和鈸比較多種樂器很有喜感。舞獅隊的學童說:無論是日本的太鼓,或是臺灣的臺灣獅的鼓聲都是咚咚咚的,足以振奮人心,很吸引人。 校長胡秀美說:「從2017年5月和北海道南之澤小學進行視訊交流今年(2022)邁入第6年,兩校曾經就童玩、民俗、能源議題進行異同比較,也曾介紹兩國的零嘴小吃,甚至重慶國小還寄送小朋友最喜歡又有懷古味的王子麵給日本北海道札幌的南之澤小學小朋友品嘗,連台灣流行的宮廟護身符也是交流的主題,今年特別以鼓會友,是一場別俱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未來會繼續在兩校的交流上擴大議題,豐富兩校學生的國際視野。」
-
法治教育入校宣導 重慶培養守法好公民
2022-02-23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86 次教學活動「我希望以後可以當審判長,因為可以為受到冤枉的人申張正義。」「我以後想當律師,協助有需要的人。」在進行完學校所辦理法治宣導活動後,臺中市重慶國小的兩位學生很有感地說出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2月21日下午,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為積極推動公民法治教育能向下扎根並宣導國民法官制度,由黃玉清庭長帶領王科長與洪書記官來到重慶國小,為六年級五十一位孩子進行一場難得的法治宣導活動。內容包含有法院組織及業務簡介、法治常識(含國民法官制度)宣導及有獎徵答。 黃庭長邊說明邊做有獎問答鼓勵學生。他表示,希望讓學生在輕鬆環境下對人權、法治、及平時較少接觸的法院能有更多的認識。黃庭長也介紹了法庭的席位,以及法官、檢察官、辯護人、書記官、等人員所穿的法袍顏色,更讓學生親自穿上審判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的法袍,讓學生們更深刻體驗法庭開庭的日常, 重慶國小學務主任陳志榮透露一個他所觀察到的學生現場反應:「很高興有座位模擬及法袍試穿體驗,讓孩子有更深切的感受,這也是法治教育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有機會,下次希望能帶孩子親自到法院參訪,相信學生如果近距離看到了刑事庭的被告被上了手銬押進來,這個畫面對他們一定很震撼。對調皮的學生也一定會有點警惕,讓他們去想,做了甚麼壞事會有這樣的結果。」 校長胡秀美說:「法治教育需要從小紮根,培養守法守規的法治精神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日後才能成為守法的好公民。」
-
元宵提燈趣
2022-02-19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781 次教學活動開學適逢元宵節的到來,重慶附幼的老師們除了以繪本、影片的方式來介紹元宵節的由來及應景的活動,如提燈籠、猜燈謎和吃元宵之外,也舉行了有趣的提燈籠活動,開學當天孩子們帶來自己做的燈籠,每個燈籠都各具特色,有的在燈籠上貼滿不同顏色的小紙片,做成了彩色的燈籠;有的在燈籠上貼了盾牌,一提起燈籠,彷彿化身為小小美國隊長;也有的孩子在燈籠上貼上許多紙做的小圓椎,將燈籠裝飾成了可愛的小刺蝟。 因為疫情及校內工程的關係,原先的提燈籠逛校園活動取消,各班老師各自發揮巧思帶著孩子們在寢室裡體驗提燈籠的樂趣,有的班級利用三角錐、呼拉圈、巧拼、椅子和繩子,在寢室創造出各種有趣的關卡,讓孩子們除了體驗提燈籠的樂趣,還要做出跨、跳、爬、鑽等動作,鍛鍊孩子們的大肌肉;有的班級帶著孩子一起製作燈謎,腦力激盪出許多幽默逗趣的謎語,讓孩子們在猜謎的過程中體驗文字藝術的美妙;有的班級將寢室窗簾全部拉上,營造出夜晚漆黑陰森的氣氛,孩子們提著燈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探索,好奇的身影宛如夏夜裡流竄於草叢間的點點螢光。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興奮的跟老師分享活動的感想,曾陳浩說:「猜燈謎很有趣,我回家以後要說給爸爸媽媽猜。」,李巧玲說:「我喜歡玩闖關遊戲,因為我很會單腳跳。」,楊伊如說:「在暗暗的寢室裡探險很好玩!」,劉彥君說:「我喜歡晉誠做的燈籠,他用了很多顏色很漂亮。」 校長胡秀美說:「元宵提燈籠,帶小朋友進入年節的民俗活動中體驗年節的味道,希望小朋友也能將傳統留在記憶和生活中。」 近年來因為疫情的關係,畢業典禮、戶外教學、校慶運動會等大小活動紛紛取消,孩子們被剝奪了許多學習的機會,此次元宵節提燈活動因老師們的用心設計而能夠順利進行,除了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培養各種領域能力,也製造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更讓元宵節提燈的傳統文化能繼續傳承下去,不至於隨著時代變遷而消失無蹤。
-
重慶附幼的重生與蛻變
2022-01-27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375 次教學活動111.01.25(二)重慶附幼舉辦11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課程發表會,此次課程發表會首次有輔導團成員蒞臨本校觀摩淑琴老師進行輔導的過程,感謝淑琴老師與輔導團成員對於重慶附幼團隊的肯定。 重慶附幼自107學年度起,在胡秀美校長的指示下,開始接受臺中教育大學淑琴老師的專業發展輔導,第1、2年進行教學正常化,不再使用坊間簿本教學,而是由老師自行設計主題課程,淑琴老師每月進班觀看課程並給予建議,下個月入班檢視各班的改善狀況。 108學年度重慶附幼歷經增班和人員的流動,由有豐富教學及行政經驗的原車籠埔附幼麗玲老師接任園主任,帶領重慶附幼團隊繼續接受淑琴老師的指導,期初要召開課程發展會,各班提出這學期的課程計畫,再由淑琴老師提出建議,期末要進行課程發表會,由淑琴老師針對各班課程給予回饋和建議。 109學年度重慶附幼進入精緻化教學,由主題教學轉型為學習區教學,老師要依據幼兒園課程大綱和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來設計規劃符合幼兒不同年齡層及能力的學習區。 未來重慶附幼會持續接受淑琴老師的指導,並繼續精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讓重慶的孩子獲得更優質的學習環境和品質!也希望各位家長能繼續支持「幼兒自主、遊戲為本」的教育理念!
-
重慶附幼慶冬節,鬧熱走關真趣味
2022-01-03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370 次教學活動依據習俗,冬至這一天要吃湯圓,湯圓象徵著團圓,而冬至代表冬天到來,新春將至,因此吃了湯圓也代表長大了一歲,110年12月22日重慶附幼舉辦「冬節圓走關活動」,邀請廚房阿姨來教大家如何做出好吃的湯圓,廚房阿姨一邊用著流利的臺語說:「秫米粉愛先加水攪齊勻(糯米粉要先加水攪拌均勻),做成圓仔粞(做成糯米糰),再把圓仔粞(糯米糰)捏成一小塊一小塊,囥佇手上慢慢挲圓(放在手上慢慢搓成圓形)。」一邊熟練的把糯米糰搓成小巧可愛的湯圓,示範完湯圓的做法,就是孩子們最愛的闖關活動了,因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這次的關名全部和湯圓有關,第一關是「圓仔挲圓圓」,孩子們要體驗自己搓湯圓,以此訓練孩子的手部小肌肉,搓好湯圓來到第二關,第二關是「圓仔總舖師」,孩子們扮演總舖師要將圓仔加入喜歡的餡料,玩法是九宮格上貼著「圓仔、紅豆仔、塗豆(花生)、烏麻(黑芝麻)、豬肉」等圖片,孩子們要用棒球擊中圖片,擊中哪一張圖片就要唸出它的臺語名稱,這一關要考驗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加好餡料之後,就是第三關的「圓仔來了」,圓仔要被放進湯裡滾一滾,孩子們要把大龍球滾到對面再交換,透過推球的動作鍛鍊孩子的大肌肉,圓仔在湯裡煮熟後,就要去最後一關「飼你食圓仔」了,孩子們要拿大湯杓盛著棒球走到對面,這一關要考驗孩子的動態平衡能力。 闖關過程中趣事不斷,有孩子一直用力過猛把湯圓搓成長條,最後搓成一條小扁蛇,有孩子在推大龍球時跟隔壁隊的人發生擦撞事故,也有孩子明明擊中「紅豆仔」的圖片,卻一直喊「圓仔」,讓老師們邊拍攝邊忍不住的笑。 闖關結束後,孩子們仍意猶未盡,冠伶說:「我想要再玩一次飼你食圓仔,因為我的圓仔剛剛掉在路上了。」,苡童說:「我想要再丟一次九宮格,我都沒有丟到「塗豆」,我喜歡吃塗豆。」,曉露說:「我喜歡玩大龍球,因為推球很好玩。」,可君說:「我還想再搓一個很大的圓仔,很大很大的圓仔。」邊說邊比了一個大圓,逗趣的表情和動作讓大家笑得十分開懷,熱鬧的闖關活動就在這一片和樂融融的笑聲中畫下完美的句點。
-
重慶閱讀.耶誕祝福.拓印你心
2021-12-23 西屯區 重慶國小 重慶國小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412 次教學活動每年的耶誕節,可以說是大人、小孩都期待並且感到幸福的日子~重慶國小在圖書館佈置了濃濃耶誕味的「喜閱耶誕書展」,除了添購與耶誕節故事有關的繪本,還有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最新力作《聖誕小豬》、狄更斯經典文學名著《聖誕頌歌》,希望帶領孩子從閱讀中認識耶誕節乃是將愛與祝福傳遞出去、感恩惜福的日子,六年級的史博鈞同學說他看完這本書之後,知道雖然某些事物會隨著時間消失,但愛的存在意義永遠都會不消逝。在今天12/23耶誕節前夕,英文老師在圖書館以簡單明暸的英語步驟:First, Carve the board. Next, brush some paint. Then, print the picture. Last, write the wishes. 引導孩子製作屬於他們自己的耶誕英語祝福卡,祈願在歲末年終的時期,大家都平安、喜樂~
-
寒冬送暖祝福來,重慶用愛溫暖偏鄉
2021-12-20 西屯區 重慶國小 輔導室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452 次校園新聞十二月份是感恩的季節,重慶國小學生此時正在輔導室走廊外,認真地用發亮的眼睛搜尋粉紅色公佈欄上來自偏鄉小學的耶誕願望清單,看看自己能夠擔任哪位小朋友今年的耶誕老人(傳愛者),準備以行動遞送「愛的禮物」到偏鄉小學的學生手中。 「咦? 一位同學最多只要認領一張就可以,為什麼你手上拿著兩張呢?」老師好奇並不解地詢問三年級的姿容和筠欣。 「我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滿足兩位偏鄉小朋友的願望,心裡覺得很開心呀!」 「哇!你們小小年紀就懂得與別的小朋友分享你的愛心,真是難得。來!來!來!老師幫你們兩位這麼有愛心的小天使合照一張。」 今年,我們要將重慶學生的愛心,藉由校長胡秀美、家長會輔導會長沈伯修、卓麗如及委員們溫暖的手,專車送到南投縣仁愛鄉的中正國小。因著師長的引導和參與,孩子們在寒冬中精心為需要的小朋友準備「愛的禮物」,同時體會到自己是幸福的,藉此對身邊的家人及師長表達感謝。更難能可貴的是,願意捐出自己的零用錢,手心向下分享愛,幫助偏鄉的小朋友滿足心中的願望,只希望他們收到禮物的當下感到愉悅且綻放笑容。 學生洂葰、洂旭及戊騰代表致詞時說到:「我們是一群幸福的孩子,因為有愛我們的父母、老師及很多關心我們的人,我為此而感恩。我們一起將愛傳到中正國小,希望中正的同學收到我們的禮物及祝福能非常開心。」 在幫助別人的同時,重慶國小的小朋友也等同送給自己一份珍貴且受用無窮的禮物—學會感恩、施比受更有福。校長胡秀美說:「感恩傳愛,送愛到偏鄉學校已進行第7年,走過8所偏鄉學校。重慶的師生每年都樂於『分享愛、傳播愛,讓愛蔓延』,這也是重慶國小學生要學習的重點課程,對學生來說也是生命傳愛的實踐,是非常有意義的課程。」
-
「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
2021-11-27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728 次教學活動110學年度重慶附幼參加閩南語沉浸式教學,除了在例行性活動中融入閩南語用語,如:入園時間師生互道「𠢕早」、用餐時間孩子自己說「我欲食一碗/半碗」、離園時間師生互道「再會」等等,也利用有趣的閩南語兒歌「我真有禮貌」來讓孩子熟悉家中長輩(阿公/阿媽)的閩南語稱謂,並藉由歌詞中不斷重複的「𠢕早」和「再會」再次加深孩子的印象。 110年11月17日的全園性活動要宣導視力保健,麗麗老師特別找了一句和視力相關的閩南語俗諺,並以幽默的戲劇方式詮釋閩南語俗諺「目睭花花,匏仔看做菜瓜」的意思,活動當天麗麗老師扮演有近視眼看不清楚的老闆,在市場裡叫賣匏仔和菜瓜,孩子們當客人。 麗麗老師:「來喔來喔!來買匏仔和菜瓜喔!我種的匏仔甜又閣脆!我種的菜瓜上好食!保證你愈食愈紲喙!」 賢忠:「頭家我欲買一條菜瓜!」 麗麗老師:「好好好!我揀一條上好食的菜瓜予你!」 賢忠:「頭家這毋是菜瓜,這是匏仔啦!」 麗麗老師:「是匏仔嗎?我閣再看詳細,無毋著啊!這是菜瓜啦!予我50元!」 宇廷:「頭家我欲買一條匏仔!」 麗麗老師:「好!我揀一條上甜的匏仔予你!」 宇廷:「頭家這毋是匏仔,這是菜瓜啦!」 麗麗老師:「是菜瓜嗎?我閣再看詳細,無毋著啊!這是匏仔啦!予我10元!」 因為老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一直把匏仔和菜瓜搞錯,讓想要買菜瓜的客人買了匏仔回家,讓想要買匏仔的客人卻買了菜瓜回家,誇張而逗趣的演技,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 近年來會說閩南語的人越來越少,孩子們在家中和長輩都是以華語溝通為主,許多阿公阿嬤為了讓孫子聽得懂,勉強自己說著不標準的臺灣國語,重慶附幼開始進行閩南語沉浸式教學後,孩子們接觸到了不同的語言,也逐漸能使用閩南語和長輩做簡單的道早和問好,家長們對於進行閩南語沉浸式教學都持肯定的態度,重慶附幼會持續精進老師的閩南語程度,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說閩南語。 胡秀美校長說:「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溝通,學習華語是為了跟華人溝通,學習外語是為了跟全世界的人溝通,而學習閩南語是為了和家中最親近的人溝通,語言不分孰輕孰重,多學會了一種語言,就多了一種溝通工具,能夠與更多的人交流想法,也能夠擴展自己的視野。」
-
重慶國小特色親職教育活動:親子料理—我家也有小主廚
2021-11-09 西屯區 重慶國小 輔導室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372 次校園新聞今年是很不一樣的一年,自五月疫情嚴峻導致全台大停課,至今歷時約半年,家長們因應學校停課,也難得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時間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感覺一天二十四小時變得好漫長,在配合學校的線上學習課程之餘,有些家庭的家長陪著孩子玩桌遊、閱讀好書,有些家庭親子一同研究許多料理,一起做麵包、做好吃的甜點,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是親子共處的美好時光。 重慶國小今年申請到臺中市家庭教育中心的特色親職教育活動計畫經費,趁這次難得的機會邀請小朋友和爸、媽或阿公、阿嬤在週六一起放下3C,大手牽小手到學校包餃子,這次活動的餃子有別於一般市售的水餃,分別有三種口味,有香草櫛瓜煎餃佐番茄醬汁(水餃披薩)、炸腰果香蕉起司佐巧克力蜂蜜(水餃甜點)、鮮蝦玉米餃子蛤蠣奶油濃湯,餃子不只能水煮,還能炸甜餃子當點心,搭配濃湯增添飽足感,誠意十足的內容,吸引從幼兒園到高年級至少10組以上的家庭手刀報名參加。 活動當天,講師示範料理陣陣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開來,吸引小朋友到台前學習並發出陣陣的讚嘆聲,「哇!好香呀! 聞到味道肚子都餓了!」家長們也用心認真地拿起手機拍照、錄影或提筆把步驟記錄下來。接著每個家庭分別領取食材,到餐桌實地操作,家長帶著孩子從洗菜、切菜、調味,手做將所有對家人的愛、用心和付出,一顆顆包到不同口味的餃子中,臉上露出滿意且自信的神情,那是親子一起累積的「愛的存款」,更是親子間共創的美好回憶,透過親子共同準備和完成的料理,營造親子間「愛的流動」。 柏詠的媽媽說:「原本廚藝不好的我,經過這次課程,覺得自己變成大主廚了!」、禹瑄的媽媽說:「非常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孩子親身體驗手做料理,回家後更期待自己手做的食物、捨不得浪費,更開心地分享給鄰居,很幸運參與了這次活動,收穫滿滿。」乙恩的媽咪說:「謝謝學校用心辦理這麼棒的親子活動,讓我們可以在花前樹下與家人相會,一起浸泡在輕柔的音樂裡,親子對話交流、團結合作一起學習進步,締造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