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小創傷知情的情緒教育課-再見練習題之悲傷復原力
我們對於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失落,是如何看待的呢? 從小,家裡的大人似乎比較沒有提到關於「我們在心愛的娃娃或玩具不見了、壞掉了的時候,陪在身邊的寵物離開世界了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住在一起了的時候…」,在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情況,輔導室的局妍老師申請兒福聯盟的情緒教育課程,邀請蔡宛庭社工姊姊,到學校為重慶國小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與答案。本次課程主題為「再見練習題-悲傷復原力」。說再見的對象,也許是玩具、喜愛的書本、小東西、心愛的寵物,或者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甚至自己的家人。失落的心情包含了「想哭、生氣、不相信、不敢分享…」。面對失落的事件,我們也許會出現「隱藏、轉移關心別的事、孤立(跟別人不一樣)、罪惡(是我不乖嗎?)、擔心(未來怎麼辦?)、退化(變成小小孩)等」的行為表現,此時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社工姊姊提供我們一個好辦法可以好好說悲傷,口訣是「一五一十」,一:一切的情緒是正常的,五: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一:接受生活的不一樣,十:實在有需要請別人幫忙。
心中的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用一些方式來接招,如「吸4吐8呼吸法」舒緩情緒和「蝴蝶擁抱法」好好抱抱自己,或者看著鏡中的自己為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做得到」。三年級陳宥臻表示「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看書,讓自己的心靜一靜」,也會「拍拍肩膀,說一些愉快的話題」來安慰他人。王子予小朋友則表示「會陪他一起哭」。張展榮同學表示「自己和家人吵架時就去房間冷靜,做自己喜歡的事,如畫畫、聽音樂或彈琴」,要安慰他人時會「清楚表達自己的來意,安靜地陪伴並傾聽對方需要甚麼幫助。」
校長胡秀美表示「情緒教育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課題,學習用『愛』與自己和他人相處,把自己的心理照顧好,也能有餘力用愛去理解及照顧家人和朋友,『愛』就是超能力,讓我們一起從「心」出發,在滿滿的『愛』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