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多肉上板 一學就上手
2024-06-12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圖書館綜合報導 報導點閱數:365 次校園新聞教師增能篇-多肉上板教學活動報導 多肉上板 一學就上手 112-2學期國中社會領域教師進行多肉上板研習,講師是林瑞玲老師。老師細心為我們挑選好照顧的多肉小植物,再指導我們如何固定植栽,再以手捏苔球調整角度,讓多肉成為一幅美麗的天然掛畫。看似繁瑣的工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即便是多肉新手也能馬上上手。作品分享時發現個個皆獨具一格很有創意,讓植物殺手的我也有了信心再嘗試種植多肉植物。
-
快樂學習防憂鬱 鍛鍊體能不失能
2024-06-12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圖書館綜合報導 報導點閱數:412 次校園新聞社區推廣-2024年樂齡開課囉! 快樂學習防憂鬱 鍛鍊體能不失能 本校為大里區樂齡中心,配合學校行事曆,2024年樂齡課程遂於四月開課。 第一階段開課課程有: 1.樂齡輕鬆學日語:4/9起每週二上午9-11時,在大閱覽室上課。 2.紓壓禪繞畫:4/2起週二下午2-4時,在大閱覽室上課。 3.手機APP生活運用:4/10起每週三上午9-11時, 在大閱覽室上課。 4.樂齡體適能:4/11起每週四上午9-11時,在舊圖1樓體適能教室上課。 5.趣味玩桌遊:4/11起每週四下午2-4時,在小閱覽室上課。 6.鼓動舞動學太鼓:4/19起每週五下午2-4時,在大閱覽室上課。 歡迎大家攜伴前來參加,快樂學習防憂鬱、鍛鍊體能防失能!
-
歡喜整地 認識種子
2024-06-12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圖書館綜合報導 報導點閱數:332 次校園新聞走讀大里杙-食農教育開麥拉 歡喜整地 認識種子 112-2彈性課程從認識種子開始,接著是整地與育苗,種子有芝麻、紅藜、紅豆、綠豆、黃豆、黑豆…等,菜苗種植則有:羅勒、大陸妹、義大利生菜。 認識種子影片觀賞時,同學們驚喜的發現,原來毛豆是黃豆、黑豆的小時候,而玉米筍則是玉米小寶寶或是未受粉的雌株,也讓學生對此次種植的過程與成果充滿期待。
-
立足里中,胸懷世界—國際議題講座
2024-06-12 大里區 大里高中 教務處曾瓊芳老師 報導點閱數:451 次校園新聞為培養學生擁有世界公民的意識與素養,本校教務處於6月5日(三)舉辦國際議題講座,主題是對「以哈衝突」的認識與理解。邀請主講人Teacher Laura全程以英文進行,現場同步口譯,希望透過講座讓學生們宏觀解鎖族群的歷史衝突、國際強權角力,並深度瞭解加薩地區的人權危機,以及留給台灣思考的問題。 學生聆聽演講時專注、求知的眼神,並且以舉手高度來傳達出他們關注「以哈衝突」的議題。身為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倡議活動講師,Teacher Laura以「政治地理學」、「歷史導火線」切入主題,以及各方實力比較,並帶領學生瞭解以巴衝突的癥結,而當國際各界以不同方式與立場做出回應的同時,加薩地區人民卻仍持續處於人道災難之中,透過新聞照片,學生們真切感知戰爭的殘酷,戰火摧毀下的無情。 Q&A時間,學生們非常踴躍發表意見並且使用英文提問,有大至提問對俄烏戰爭的看法,也有細微至個人的問題;有學生好奇詢問Teacher Laura為什麼在13歲時就加入國際特赦組織(想知道遇到困難和挫折),有的更想要瞭解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雙方陣營的國家有哪些?哪一方是正確的!Are there any opportunities to recover their relationships? 有高一學生甚至勇敢提出內心疑問:如果類似的攻擊發生在台灣,美國立場會偏向哪一邊的「大哉問」!(哈!學生很自豪的說:畢竟台灣有台積電,對科技產業很重要……) 這真是一場雙語交織的國際講座。Teacher Laura一一回答問題的同時,對於學生們足足兩個小時的認真參與相當感動,也非常感謝仲凱校長的支持,陪著學生們一起聆聽, Passionate about global citizenship and helping students develop as critical thinkers。校長回應並鼓勵里中孩子們,未來要具有競爭力,世界公民素養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也是具備跨文化理解、社會參與和全球視野的關鍵。讓我們關心國際時事,從生活中落實成為「良善世界公民」,只因為我們都一起努力的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最後合影留念,每個人的手勢所比出並不是「YA」的意思,而是祈求世界和平「Peace」的意義喔! 會後花絮:幾位學生圍繞在「口譯哥」、「口譯姐」的身旁,很想知道如何做到「即時翻譯」的準確度及品質。看來就算有「翻譯軟體」,真人上場的同步翻譯還是可以震懾全場的!(棒呀!)
-
大里有愛 503黃歆喬榮獲第24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
2024-06-11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學務處訓育組 報導點閱數:334 次榮譽事蹟本校 503黃歆喬榮獲第24屆台新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奉獻獎,歆喬在成長過程中,跟隨母親熱心助人的腳步,參與偏鄉弱勢族群各項服務,她加入童軍團,並與家人共同舉辦淨灘活動,並煮飯分送給獨居和弱勢長者。目前她也是苗栗貓貍95童軍團小隊長,並曾獲得苗栗縣志工服務青年獎的表揚,透過志願服務,歆喬不僅學習了責任感、同理心和基礎急救知識,還積極推廣垃圾分類和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她認為社區中獨居和弱勢長輩最需要陪伴和關懷,因此將此視為自己未來志願服務的重點,在母親的鼓勵下,她考慮走向社工相關科系,並希望有機會接手母親的社團法人協會,延續服務的熱情與助人的精神。
-
大里高中在成大醫學院教學中心的深刻體驗
2024-06-10 大里區 大里高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95 次校園新聞成大醫學院是國內醫療人員養成的頂尖教學單位,不僅菁英薈萃,設備在南台灣更是首屈一指,大里高中首次由導師宋詠樺老師接洽教學單位,提供半天的參訪課程,所有經歷課程的孩子都驚呼連連。 經過成大醫學院教授介紹,說明相關系所的課程架構後,第一站來到醫護人員練習抽血,CPR的教學器材,同學們在護理系老師及助教的協助下分站體驗培訓,實際以教學器材練習抽血體驗等過程。 第二站成大醫學院特地開放解剖教學教室,讓同學進入解剖教學空間,就近體驗教學場域及教學標本,真實空間的氛圍讓所有學員眼界大開。 成大用心的安排,讓同學有機會進入實際教學現場體驗學習氛圍,不僅對於醫療衛生相關學習場域有更深刻的體驗,更是真實體會到醫護人員養成的不易及責任,讓自己未來的選擇更接近真實樣態。
-
大里高中國際教育-解析以巴衝突中的人道危機
2024-06-10 大里區 大里高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48 次校園新聞以巴衝突在國際勢力介入斡旋未果的現況下,長期激烈的戰鬥,導致大量平民婦女孩童的傷亡,人道危機引起諸多國際組織介入關心及抗議,大里高中瓊芳老師特地邀請長期投入非營利組織人道關懷活動美國籍講師,到校以國際視野美國角度,詮釋分析以巴衝突值得台灣密切關注的原因。 講座一開始就以舉手方式提問調查聽眾對於以巴人道危機衝突的關心程度開始,並以台海近年的危機來類比,誘發聽眾的同理心,吸引大家開始仔細聆聽,並仔細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區域背景,講師深厚的歷史背景,將複雜的區域問題,解釋的有條有理。全程英文發表,搭配協作講師即時翻譯,讓孩子體驗了一堂雙語交織的國際教育課程。 國際關懷人道危機,不只是新聞媒體的隻字片語及統計數字,更是真實生命的消失及國際局勢的詮釋,身在台灣,放眼國際,胸懷世界,是里中持續辦理相關國際議題講座的重要目的。
-
溫馨歡樂的畢業典禮
2024-06-05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學務處訓育組 報導點閱數:336 次校園新聞本校於6/3(週一)在活動中心辦理高中部第21屆,國中部第55屆畢業典禮,在畢聯會同學的精心策畫之下準備了前導影片熱場,接著是校長的祝福勉勵,以及畢業生代表致感謝詞,娓娓道來回顧了這三年來在學校的點滴,除了莊重的頒獎合照之外,還穿插國、高三同學們的精采表演,最後在悠揚的原創畢業歌聲中,對辛苦的師長獻花祝福,在校生夾道歡送畢業的學長姐,互道珍重再見。
-
轉型‧文化在臺灣
2024-05-31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圖書館綜合報導 報導點閱數:293 次校園新聞閱讀推廣--轉型‧文化-王行恭影片推播報導 轉型‧文化在臺灣 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了解社會脈動及其發展軌跡,圖書館特別規畫於2024年三月每日用餐及休息時段,利用電視廣播系統強力推播《轉型‧文化》特選影片,希望能深植學生腦海並蹦出璀璨火花。 影片簡介「1980 年代是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面向的轉型時期,亦是「設計家」專業定位的轉型階段。此時,由歐美吸收自由民主養分、帶著西方藝術設計的新知返回台灣的王行恭,在台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中,創造深刻的視覺印記。」 本次展出設計家王行恭「文化海報」、「創作海報」、「編輯設計」三個面向的作品,呈現其個人的生命軌跡,並一窺臺灣設計的發展進程。這次的影片推播是學生增廣見聞和長知識的好機會。
-
用「不一樣的方式」迂迴地表情達意
2024-05-31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圖書館綜合報導 報導點閱數:286 次校園新聞本校圖書館籌辦「里中文學獎」行之有年,目的在提倡校園文風,發掘創作人才,增廣學生視野。今年度欣見學生們積極投稿新詩,作品相當豐盛,最後由國文老師選定20篇進入決審,特別邀請在地詩人作家林德俊先生(小熊老師),評選出前三名與佳作三篇。 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詩決審研習就此展開。除了公布名次,「賽場論詩」,小熊老師也針對本次入圍作品與學生們會談一下整體的觀察,並以專題方式分享新詩創作引導與作品評析,更有現場即興創作,是充滿實戰的新詩體驗。 評審經驗非常豐富的小熊老師,也曾是聯合副刊的編輯,他表示大里高中文青況味非常濃郁,書寫題材偏向詠物詩及校園愛情居多,有些作品令人感到意外,例如圖像詩的創作,可以說是眼界大開。在提升作品質量的建議上,小熊老師告訴學生,文學是迂迴的表達;詩,更是迂迴表達的能手。寫詩是意象之間的排列組合,即便沒有用到意象,也會用到比較強烈或富有姿態的詞彙,用「不一樣的方式」迂迴地表情達意。 學生們會後回應講座的收穫與反餽,也清楚理解在創作上如何醞釀、發展並修改作品。先寫出來再慢慢修,可以滾雪球式書寫,釐清自己要說什麼,廣泛查詢內容,將概念句改意象句,放一段時間再回來看看。總之,回歸基本技巧,朗讀幾遍,讀出聲音來,養成不斷微調或更動字、詞、句的順序,找到更理想的表達方式。 里中文學蓬勃發展,我們已看見,並且也殷切期待莘莘學子們深化學習體驗,並養成多元思考,進而強化語文能力及豐富文學素養。期待學生們在創作上更加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