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校園中無私天使的美麗身影
2021-03-17 清水區 清海國中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684 次校園新聞清海國中愛心志工隊熱心服務素有口碑,舉凡學校事務如:圖書管理、環境維護、協助疫苗施打作業、支援新生健康檢查及重大慶典活動服務…等工作,經常看到她們甜美的笑容和認真工作的身影。 今年志工隊陳錚香隊長獲衛生福利部,頒發志願服務績優銀牌獎鼓勵;黃靜仙女士亦榮獲銅牌獎殊榮,可謂雙喜臨門。16日由賴勝豐校長代為頒發表揚狀,感謝她們的無私付出。 黃女士打趣表示,感謝狀已多到家中無處懸掛,可能需要再買一棟房子來收藏。感謝師生的認同、學校的提報及衛福部的肯定,未來仍將秉持志工精神,持續投入志工服務。
-
學校與廠商共同努力為食品安全把關
2021-03-17 清水區 清海國中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675 次校園新聞清海國中擁有臺中市海線地區供餐數量最多的中央廚房,供應學校多達7所,每天出餐量逼近3,000份。服務團隊秉持「能量愈大、責任愈重」的精神,在完成各項廚房改善措施後,著手申請HACCP認證工作,以提升午餐供應品質。 3月16日由賴勝豐校長領軍,家長會湯雯婷會長、學務處楊照培主任、張妏儀營養師陪同前往芫儂食品進行食材供應商訪廠,提醒廠商堅守承諾,配合本市食品安全的相關規範,透過學校與廠商層層把關,共同守護孩子們的食安。 在聽取該廠簡報後,一行人旋即進入廠區訪視。家長會湯會長尤其關心午餐食安,仔細詢問食材從進場、處理、儲存到運送過程中每一細節,並對於有機蔬葉一貫作業的加工過程及申請通過「牛豬產品無瘦肉精金標章」的用心讚譽有加。 訪廠後,張營養師依據訪廠過程所見,逐一勾稽檢核表,並仔細檢視廠商所提供佐證資料,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專業知能的展現,致力落實嚴格審視把關,足為公務人員的表率。 賴勝豐校長表示,感謝教育局長期對於本校中央廚房關心督導及經費挹注,更要感謝各級民代協助爭取中央經費補助。大家的關心是我們持續努力的動力,未來將加強對於午餐供應廠商督導工作,希望孩子們吃得開心,家長更加放心。
-
英語傳愛專車到校~臺灣美食大考驗
2021-03-17 大甲區 文昌國小 李祖湘 報導點閱數:661 次校園新聞感謝立人國小提供這麼難得的機會,讓文昌的孩子可以體驗一場很不一樣的英語課,也感謝Stanley及Kite-lin兩位老師生動活潑的教學。 第一節課,教導學生常用簡單的英語對話,讓學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巧遇外國人的話,也能進行一些對話,也用英文介紹一些常見的臺灣美食,學生果然都喜歡我們名揚海外的美食─珍珠奶茶(bubble tea)。 第二節在室內操作T-robot,先從逢甲夜市做介紹,接著引導forward、backward、turn right、turn left四個方向的單字使用,學生先是幫Stanley老師下指令,接著就是用小圖卡對機器人下指令,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輕輕鬆鬆的學會了四個單字,也能運用。 在你們的有趣及好玩教導下,藉由分組讓每一位孩子都更有參與感,對於一些生活化的英語單字及句字,也能有更多的練習,也對英語會話更有興趣。最重要的是,也學會了合作及互助,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夠來文昌國小與我們的孩子一同學習。 #大甲區文昌國小
-
1100316烏日區跳繩比賽
2021-03-16 烏日區 東園國小 體育組長 報導點閱數:508 次校園新聞今天是烏日區跳繩比賽,由四甲與六甲同學代表學校參加,感謝偉然與美貞老師這段期間每天帶學生練習,淨任與盈聿老師體育課也加緊訓練,雖然團體跳結果不盡人意,還好個人跳部分大家都表現很出色,比起傳統跳繩名校成績毫不遜色,今天雖沒有得到前三名,但是大家都很盡力,相信吸取經驗再出發,明年會有更好的成績。
-
西屯的太陽很大~熱情如火!
2021-03-16 西屯區 西屯國小 新聞聯絡人莊嘉琳 報導點閱數:683 次校園新聞西屯好熱情! 西屯真熱情! 將熱情展現在每個喜愛的事物上~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盡情地在草地上奔跑踢球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興奮地在創客教室動手做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開心地在積木教室拼組機關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歡樂地在國際教育教室學英語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欣喜地在合奏教室吹直笛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快樂地在農場種草莓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愉快地在美學館閱讀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悠閒地在生態池觀察探索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幸福地學讀書、學做事、學做人 我在西屯,天氣晴~我期待更多小一新生學弟妹的加入! #110學年度小一新生暨IE國際教育班熱情招生中 #3/27(六)招生說明會,邀請您來參加! #我愛西屯
-
國一二隔宿露營暨品格教育
2021-03-16 大里區 大里高中 學務處社團活動組 報導點閱數:706 次校園新聞大里高中109學年度國一、二宿營結合魏、蜀、吳三國情境,打破班級藩籬,將全部班級混編為魏、蜀、吳三國,各班之間團隊合作,以闖關活動所獲得的兵力點數取代分數,提升國家軍力,成為執霸一方,一統天下的大國。 在2天的活動,安排豐富的課程與活動,包括攀岩探索(極限攀岩、突擊吊橋、高空垂降、漆彈射擊)、野外求生(野炊、烤肉、急救常識、野植毒蛇判別)、童軍技能(繩結技巧、雙旗密碼、搭帳棚)等活動,每天分5站闖關完成自我挑戰,並透過團隊合作與尊重互助的核心價值,在實作中,融入品格教育。 2天活動結束,同學們都覺得課程充實,收穫滿滿;透過各種挑戰活動的完成,自我實現;透過團隊合作,贏得兵力,瞭解合作互助與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
春天!與飛牛有個約!
2021-03-16 西區 忠孝國小 學務處 葉鎂鳳 報導點閱數:666 次校園新聞3月11日是全校三年級學生最開心的戶外教育的日子! 一大早還不到7:20,就看到好幾位忠孝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在集合地點等待著。不久,全校三年級小朋友準時在7:50集合完畢,十三輛遊覽車,浩浩蕩蕩出發前往-苗栗飛牛牧場! 抵達目的地之後,解說人員告訴大家,「飛牛」指的是牧場裡豐富「蝴蝶」生態區和「乳牛」。在牧場的行程安排下,小朋友們DIY畫環保背包、做小蛋糕、體驗了親自餵羊吃草、看鴨BB大遊行、跑跳在廣闊青青草原上,豐富的行程載著滿滿的回憶,玩得非常開心! 走出教室的戶外教育,讓學生更能親身體驗並學習,除了輔助課堂知識的驗證以外,還能培養合群、創造力、表達力、問題解決、美感、關懷等各方面的積極態度與素養。 再見了!期待下一個「飛牛」!
-
生字好好玩 字為心畫寫好字
2021-03-16 大甲區 文昌國小 楊璦嘉 報導點閱數:693 次校園新聞小朋友們學寫生字時,一方面大腦要認識字的結構、學習字所代表的意義,另一方面也要眼手協調,控制下筆書寫的力道與動作,在一連串複雜的神經協調過程中,要學會寫出一個生字,並且把它寫得好看,對於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就需要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課堂也可以利用輔具,來幫助小朋友們習寫生字,快速建立字形結構對照的空間感。 大甲區文昌國小二年級跨科應用數學方格紙在國語課學生字、寫造詞,背面的小白板則可用來造句練習,在輔具的幫助下,課堂練習能激起小朋友的好勝心與榮譽心,小朋友們對於把字寫好也更有信心呢。 練習生字時,小朋友們不比誰寫得快,要注意的是仔細觀察好生字的結構與位置,練習在方格紙上,把字寫得端正漂亮。接著,也可以分組讓小組成員們集思廣益、同心協力,比賽看看哪一組可以寫出最多的生字造詞。最後再利用背面的小白板,練習寫出自然、合理、通順的造句。 今天練習生字,尚霖小朋友說:「『永』這個字好難喔!」「沒錯,有時候筆畫越簡單的字,越難寫得漂亮喔,現在來比一比,誰的『永』寫得最好吧!」老師順勢回應。 寫好字不只是學寫不會的生字,練習寫字造詞的同時,小朋友們也在培養觀察力、判斷力、與面對挑戰時,會激盪且拿出來應用的腦力喔。
-
開慶功宴啦! 品嚐榮耀的果實 part Ⅱ
2021-03-16 清水區 建國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658 次校園新聞建國國小六年甲班參加109學年度普及化大跑活動,榮獲乙組冠軍。王俊華校長犒賞為校爭光、辛勤練習的六甲寶貝們,特自掏腰包宴請全班學生及指導老師。 早年體育賽事,以挑選菁英選手參加的校際比賽為主,近年來為鼓勵鼓勵與帶動班際運動風潮,特規劃《全班參與》的普及性運動比賽,希冀藉由全班合作,群策群力爭取團隊最佳成績。讓運動賽事,不再只侷限菁英選手參與,讓運動的種子向下扎根,達到推廣全民運動之目標。 六年甲班是去年期中體育競賽優勝班級,授命代表學校參加全市比賽。班導顏志倫老師和體育梁曉君老師,得知為代表班後,每天陪孩子訓練體能,跑步圈數從3圈遞增到8圈,在班級導師和體育老師陪跑的激勵下,全班學生皆能跑完8圈。於師生努力不懈汗水澆灌下,才開創此佳績。 在乙組多達66校的群雄環伺中,建國六甲寶貝們能獲此佳績,已創校史寫下輝煌的一篇樂章。六甲寶貝們感受到校長的鼓勵,也以卡片寫下心中的感謝之意。王校長表示,在即將任期屆滿的此時,收到這麼多寶貝的祝福話語,心中滿滿的感動與不捨,建國寶貝們優秀的表現,是送給校長最佳的禮物。 在此,感謝王校長俊華八年來的打拼,讓建國在少子化的衝擊下,班級數逆勢成長、連年增班。您為教育奉獻的心力,建國師生都感受到了,建國,有您真好!
-
龍港國小109年下學期防災演練
2021-03-16 龍井區 龍港國小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542 次校園新聞龍港國小於110/3/16辦理防震演練,加強地震來臨時的危機意識與緊急避難的練習,徹底實施「多一分準備、少一分損害!」,共同建立防災意識的正確觀念。 當地震警鈴響後,小朋友一起實作抗震保護步驟「趴下、掩護、穩住」。當地震稍歇後,緊急防災應變小組引導全校學生「不推、不跑、不語」,盡速到空曠的操場集合,在清點人數後,後續由總務主任進行滅火器使用方式介紹,校長做今天的活動總結,並介紹地震發生時可能的各種情境,讓師生在面臨災害時能處變不驚,善用現有的資源、地形、地物將災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