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融合教育 有愛無礙 身障體驗
2024-11-29 西屯區 惠來國小 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447 次教學活動試著問自己: 當你看不見時,如何安全的上下階梯? 當你聽不見時,如何與人溝通? 如果腳不能動,如何去想去的地方? 透過實際模擬眼耳口肢體的不便,進而讓孩子在活動中體認到各種障礙的朋友在無助、徬徨中,如果能得到協助會有如暖冬般的溫暖! 本校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並且在教育志工隊協助下,每年都會為四年級學生辦理深具意義的體驗活動,透過語障、上下肢障、視障等關卡,讓他們體驗—在角色互換後,不同的障礙類別,如何在生活中處理一些的事情,例如:視障關卡,同學矇起眼睛要帶領小組同學通過樓梯與障礙物的考驗而達到目的地,這過程中,陳同學就說:「很像在黑暗中看不到意想不到的障礙,卻只能透過導盲杖往前,內心很害怕,壓力也好大!」另外在肢體障礙的關卡,體驗每天都會做的事--穿、脫襪子,在沒有手的協助之下脫襪已經相當辛苦了,更何況是穿襪子?真的相當困難!有的倆倆相互合作,也有同學透過嘴巴來達成脫襪子的動作。林同學主動跟志工說:「這過程中讓我深深體驗到生活中,身體不管是哪一種障礙,都會讓原本看似容易的小事情變成相當的難度」,另一位同學則呼應說:「以後無論如何我都要跟同學互相幫忙的!」,志工則回答:「哇!你們都好有愛,一定要把這份溫暖傳遞出去喔」 活動結束時,李同學轉頭跟主任說:「在參加這個闖關活動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有手有腳、有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回家也要感謝父母親把我照顧的麼好!我以後會發揮愛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溫暖實際支持這些天使!」 其實關卡的困難度不及身障人士生活中遇到的百分之一,讓孩子在生活中能夠互相為對方著想而讓團體生活更加融洽,進而互相影響團體的風氣,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更祥和而有溫度的社會氛圍!
-
深度剖析氣候行動 點燃校園環保熱情
2024-11-2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56 次教學活動11月28日下午,學務處特別邀請臺中市環境教育輔導團班志鵬老師蒞校,以「氣候變遷」為題,與學生們展開一場知識與行動相融的精彩分享會。透過深入淺出的分析與啟發性的案例,班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對極端氣候與環境行動全新層次的認識。 賴勝豐校長於開場致詞中特別推崇班志鵬老師的專業背景,認為其演講內容能幫助學生拓展全球視野。今年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剛剛落幕,大會聚焦於氣候融資協議的建立與碳市場機制的完善,對全球未來影響深遠。他呼籲學生們關心這些議題,並以具體行動支持全球氣候行動。 演講中,班志鵬老師以「我是一個氣象分析師」開場,帶領同學剖析近年來極端氣候對人類生活的衝擊。他透過洪水、旱災、熱浪等真實案例,剖析極端氣候對人類生活的深遠影響,從農業減產到生態失衡,再到經濟動盪,層層揭示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班老師進一步討論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如何成為加劇地球暖化的主因,強調推動能源轉型與減碳行動的緊迫性。氣候變遷的成因較複雜,但人類行為模式難辭其咎,只要改變人類的決策和運作模式,就有機會扭轉危機。 他提到,雖然我國並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國,但透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的立法,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列為法定目標,展現主動承擔氣候責任的決心。 此外,他強調,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我國仍需制定更積極的策略,包括推動再生能源產業、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吸引國際綠能源投資,並加強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確保氣候行動政策的全面落實。 演講尾聲,賴勝豐校長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支持放緩氣候變遷的理念,如節能、減碳、減塑、回收、支持綠色消費,以及善用大眾運輸…等。他強調,氣候變遷是全球公民共同面對的挑戰,學生們作為未來的核心力量,應以具體行動實踐地球公民的責任。本次演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氣候議題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對永續發展的反思,為校園注入一股新的綠色行動力。
-
幸福農場水上田園 師生共創綠意新境界
2024-11-28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24 次教學活動11月28日學務處林奕妏組長利用午休時段,與陳美璇老師攜手舉辦「蔬菜水培耕作」實作活動,邀請師生齊聚幸福農場,共同探索浮田種植的魅力。 陳美璇老師在活動中分享了日月潭浮田的獨特生態。她說,浮田是由浮萍、水草、藤蔓植物等聚集而成,覆蓋湖泥後形成漂浮的田地,能用來種植各類農作物。更有趣的是,浮田的作物根系會延伸至水中,吸引魚類如:奇力魚或曲腰魚前來產卵,展現生態與農耕共生的和諧之美。 實作過程中,陳老師親自示範了如何運用浮田概念進行水培耕作。她提供甜萵苣、福山萵苣、紅捲萵苣、紫蘇及香菜等苗株,並引導參與者依序操作:將種苗與緩釋肥料放入特製的培養籃,上覆培養土壓實,再將培養籃固定於浮板上,最後放置於水盆中。這種簡易且無需澆水的耕作方式,不僅適合推廣到家庭園藝,更為生活增添綠意與樂趣。 參與活動的學生表示,這次體驗不僅讓他們學到新穎的種植技術,也啟發了環境永續與食物生產結合的可能性。透過幸福農場的實作體驗,師生不僅學習了綠色生活的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意涵。
-
「Hello Taiwan」全校社會課 激發孩子認識臺灣的熱情
2024-11-28 豐原區 富春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14 次教學活動富春國小於113年11月28日(星期四)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全校性社會課活動──「Hello Taiwan」,六年級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老師,帶領全校師生共同探索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活動地點設在學校的體操館,吸引了三至五年級的學生熱情參與。 活動以六道精心設計的闖關關卡為主軸,包含「原來是我家」、「原民有意思」、「臺灣有特色」、「帶你踅臺灣」、「臺灣GPS」,以及「跳望臺灣」,涵蓋豐原在地文化、臺灣各地名產與地標、原住民族風俗,以及趣味挑戰等多元主題。學生們手持「Hello Taiwan護照」,一邊挑戰任務,一邊深入了解臺灣之美。 六年級的學生充分發揮所學,化身為講解員與闖關關主。六年一班的鄭亦辰擔任本次活動的關主,她表示:「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臺灣這片土地。」六年三班的周銘宏則用心介紹自己的作品,並分享道:「向學弟妹介紹原住民文化的過程非常順利,也讓我更認識到屬於我們臺灣的少數民族。」同樣來自六年三班的王獻瑞感言:「看到自己投入許久心血的作品被大家欣賞,真的非常開心。」 「Hello Taiwan」活動源於學生五年級時的豐原走讀經驗,他們親自擔任導覽,介紹豐原水圳、糕點文化、慈濟宮及臺中車站等文化歷史,並結合課程完成「原民圖騰」、「臺灣特色地圖」及「臺灣旅遊小書」等創作。學校團隊將這些成果延伸,設計成全校闖關活動,讓孩子們以趣味互動的方式學習臺灣文化。 活動尾聲,所有完成關卡的學生都獲得了一個臺灣島形狀吊飾作為紀念,象徵這次學習旅程的收穫,也提醒每位孩子:身在臺灣,應知臺灣事,熱愛這座美麗的島嶼。 承辦教師吳豪杰表示,學校教師們群策群力,而六年級們表現相當出色,展現了卓越的能力、能獨當一面,讓三到五年級的孩子們盡情享受這堂屬於全校的社會課。 富春國小吳夢竹校長表示,此次活動成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跨年級的知識傳遞與文化交流,未來也會持續規劃更多結合地方特色與課程的創新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臺灣的認同與熱情。
-
Go Go Team relay 北屯國小慶祝121週年校慶系列活動-8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70 次教學活動接力賽跑屬於田徑運動的一類,為多人合作的徑賽項目。同隊選手之間以30厘米長的金屬圓棒為傳接工具,稱之為接力棒,必須在接棒區內接棒。 北屯國小歡慶121週年校慶系列活動陸續登場,重要活動之一是學生田徑比賽。各班選派優質選手參加比賽,無不磨拳擦掌爭取班級榮譽。大隊接力是一項傳統田徑比賽項目,我們一起來為選手加油!
-
Go Go Team relay 北屯國小慶祝121週年校慶系列活動-7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02 次教學活動北屯國小歡慶121週年校慶系列活動陸續登場,重要活動之一是學生田徑比賽。大隊接力比賽各班選派優質選手參加比賽,無不磨拳擦掌爭取班級榮譽。我們一起來為選手加油!
-
交通安全知識王 遵守規則我最行-2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11 次教學活動北屯國小宣導交通安全不遺餘力,今天辦理靖娟文教基金會辦理的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帶領學生從繪本「到遊樂園去玩」中,一一細數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到遊樂園去玩,以學生們在生活中所觀察到、遇見到的案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正向態度。
-
交通安全知識王 遵守規則我最行-1
2024-11-27 北屯區 北屯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19 次教學活動「到遊樂園去玩 你會發現有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喔…」北屯國小宣導交通安全不遺餘力,今天辦理靖娟文教基金會辦理的交通安全宣導活動,帶領學生從繪本中,一一細數許多要遵守的交通規則!到遊樂園去玩,以學生們在生活中所觀察到、遇見到的案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正向態度。
-
開闢生薑園 移植薑薑好
2024-11-26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500 次教學活動日前南屯幼兒園在立冬的時候,舉辦了一場立冬的枸杞紅棗薑湯的品嚐活動。活動裡不僅讓孩子觀察各種配方的形色與味道,也讓全園師生有個溫暖的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該活動所使用的薑,孩子嘗試之後不僅對它印象深刻,又辣又勁的滋味,在冬天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享受。其次,當時佈置作品所做的薑母鴨,也使用大量的薑來擺飾,這也讓整個校園更加貼近進補的歡樂氛圍。 不過大量用來佈置的生薑,經過半個月的時間,也開始冒出嫩芽,有的甚至已經快長出5公分左右的綠葉。因此,為了讓這批薑能得到最好的運用,大家決定要將冒芽的生薑挑選起來移植,而啄木鳥班的師生就準備要來挑戰這個任務。首先一開始,要先把整塊的生薑先撥開,折成大約半個手掌大的大小。而上面必須要留點突根,會比較容易發芽成功。之後折好的生薑,要移到太陽下先曝曬殺菌,避免傷口沒有癒合好就放入土內,導致生病而移植失敗。經過一天的完整曝曬後,啄木鳥班的孩子們先觀察原本折斷的傷口,都變成白色癒合好了,生薑確定完整之後,大家就帶到預定種植地,準備要來種植了。 因為生薑生性喜歡半日照,所以找了一處合適地方,也是先開墾堆土完畢。不過目前田圃雖然漂亮工整,但之後可能會有長雜草,所以決定要先蓋上黑布,來減少長草的機會,也讓身為小班的啄木鳥班孩子比較好管理。因此在園長與老師的指揮下,孩子們先拉長黑色不織布,先把整個田圃範圍蓋起來。之後再用鐵錐先敲出洞之後,再用塑膠釘將不織布固定在田圃之上。孩子們很多都是第一次拿大槌子,所以使用起來比較吃力也比較逗趣,不過在大家的堅持與努力下,終於把整片不織布給固定完整。 接下來就是準備要種植,首先在黑色不織布上頭,抓取適當的距離,用大剪刀將黑布剪出一個個等距的十字小洞,之後孩子們再拿小鏟子從布破洞的地方再出一個小洞出來;雖然十字開口並不是很大,但孩子們都很專注與用心地挖,挖大概夠埋一個生薑的深度之後,再將生薑的凸芽朝上,最後,再用培養土將洞覆蓋起來,同時把挖出來的土再覆蓋上去,完成了一株珠生薑的種植。 完成了之後,孩子們也協力將原本在一旁的木頭再往中間集中,讓木頭可以沿著田圃周邊擺放。除了可以固定黑布與標示區域之外,也讓整個生薑園更加有自然氛圍。而且種完之後,孩子們不忘給生薑澆水與鼓勵,希望它們能順利長大。啄木鳥班幼生湯睿恩說:「我有力氣大,有幫忙抬不織布。」幼生陳彥霓說:「生薑種下去要澆水,這樣才會快點長大。」啄木鳥林渝婷老師說:「上週園長爸爸有跟我們預告要進行薑的種植,今天是啄木鳥班出任務的時間,園長爸爸事先帶著孩子認識薑的部位與功用後,請孩子將薑折斷一半,然後再把薑拿去曬太陽,曬太陽的原因是就像我們有受傷要擦藥一樣,薑折斷要靠太陽修復這樣才能夠種植,接著今天進行種植,小班較少有這樣種植的經驗,過程中雖然需要大人多一些協助,但孩子有經歷過慢慢的就能夠了解種植的歷程,這次種薑的經驗除了孩子有實際的體驗老師也是收穫很多喔!」 保育組長組長蕭心慈說:「延續立冬的薑母鴨,我們把生薑拿來種植了,原來種薑只要把薑切塊,再埋到土裡就好,種植的步驟很簡單,但為了更好的照顧薑,我們帶領孩子鋪上黑布,可以有效防止雜草生長,又能減少水分的流失。原來生薑要種植2-3年才能收成,相信在啄木鳥班孩子們的細心照顧下,這些薑一定會冒出新芽,一定會有豐收的一天喔!」陳議濃園長說:「薑是一個不但好種植,而且可以做很多發展的好作物。雖然唯一缺點就是成長速度慢,需要長時間來培育。不過這也跟啄木鳥班孩子們說,希望他們能夠好好照顧,未來生薑會變成老薑,可以等他們畢業時再挖出來,送給未來的自己當禮物喲!」
-
西區中正附幼綿羊班-《豆子嘉年華》教學報導
2024-11-26 西區 中正國小 賴怡伶、張懷予 報導點閱數:215 次教學活動延續上週種黃豆的經驗,孩子們今天滿心期待的來學校要看看豆子長的怎麼樣,結果發現經過周末兩天後,豆子有的乾掉了、有的裂開了、有的甚至於發霉了,就連本來已經發芽的豆子也已經壞掉了,經過討論後,孩子們決定立刻重新再種一次並把壞掉的豆子都丟掉,孩子們也提出需要有人每天悉心照顧豆子,經過討論後決定由當日的小班長協助將豆子們拿到戶外曬太陽並在放學時拿進教室裡面,並且製作「禁止碰觸」的告示牌,避免豆子被移動,經過幾次種豆經驗後,發現孩子們都更有概念了。 除此之外,我們透過影片也發現到原來黃豆跟黑豆小時候都是毛豆,毛豆成熟後才會變不一樣,是大豆一家,小朋友們都覺得很驚奇!這週我們也開始認識其他種的豆子-四季豆,四季豆的外觀特色跟大豆一家完全不一樣,勾起了小朋友們的強烈好奇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