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教育現場停看聽 輔導管教紅綠燈
2025-04-23 北屯區 北屯國小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178 次教學活動「感謝廖檢察官 精闢實際的案例分享…」今天教師研習邀請臺中地檢署廖檢察官蒞校分享「教育現場停看聽 」以實際的案例來跟老師討論「教師輔導與管教辦法」重要之原則,提升教師「法規」素養,建構親師生三贏,校園安全又安心的學習氛圍。
-
古早味鼓風機 小麥脫殼農忙樂
2025-04-22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陳議濃 報導點閱數:295 次教學活動南屯幼兒園小班群在今年三月底時,收成了自己栽種的小麥,並經過一個月的陽光曝曬,終於讓麥穗結實乾燥。而今天(22日)就一起來幫整束小麥穗脫殼,得到躲在裡頭一顆顆的飽滿小麥。 不過對於小麥脫殼,也是大家第一次嘗試,所以之前就上網搜尋相關的影片,動腦思考怎麼做才能最省時省力又保有每一顆小麥。在這樣的問題下,小賴叔叔就古早的風鼓機為原型,利用回收的材料打造一台手動的風鼓機,利用輪子旋轉的動力來將麥穗打下,這也成為這次活動的工具亮點之一。 活動一開始,小班群的師生們先學習脫殼工序的重點;用手指按壓判斷有穀粒的部分,之後再將其一顆顆扯下放到籃子裡。而這些帶殼的麥粒,孩子們在用手搓揉,將上頭的麥殼搓破脫離。而麥粒因為比較重且堅硬,所以殼就會比較容易隨風或者用搧的方式將其去除,而留在底層籃子的,就是一顆顆褐色的小麥。知道這樣的原理之後,孩子們開始努力用手將小麥從麥穗剝離,之後再用手掌按壓把麥殼搓破,剔除這些輕盈的麥殼與雜物,就成功收集一堆的小麥。反覆這樣的歷程後,一下子孩子們也收穫了不少的小麥,感到非常的開心與自豪。 緊接著,就是風鼓機登場;孩子對於這台機器也一直很好奇且躍躍欲試;一位孩子轉動著腳踏墊,先讓輪子高速旋轉後,再由另一位孩子將整束的麥穗,用力朝旋轉的輪子拍打。很震撼的一顆顆小麥就像跳舞一樣,乒乒乓乓地蹦出來掉入桶子內,而且效率也更高效許多。所以大家開始輪流操作,將麥穗努力拍打,一下子就收到不少小麥。之後再將桶子的洞口打開,所有的麥殼、小麥都調到籃子裡。最後再將裝麥穗的籃子一邊晃動,一邊用扇子搧風,一下子上頭的麥殼與雜質就全部飛走,得到了乾淨圓滾的小麥,孩子們都興奮得笑到合不攏嘴。 孩子們第一次種植小麥,雖然今天發現很多麥穗是空砲彈,因此成果沒有非常豐碩;但是孩子們體驗到脫殼的不同方式,大家還是非常開心。樹蛙班幼生黃峻祐說:「我用力把小麥殼壓一壓,然後吹一吹,小麥就跑出來了。」水獺班幼生周雨諾說:「拿著小麥放到桶子(風鼓機)轉轉轉,小麥就會掉出來了,很好玩。」啄木鳥班蘇怡嘉老師說:「每當我們經過晒小麥的地方,孩子們便會大喊:『我們的小麥在那裡耶!』『小麥好像變更黃了!』終於來到幫小麥脫穀的這一天,孩子們看到叔叔特製的脫穀機時,覺得很好奇!煌珩:那個不是小朋友的腳踏車嗎?品安:腳踏車可以脫穀嗎?今天除了用叔叔的脫穀機之外,孩子們也體驗了用手搓和撥的方法來脫小麥穀,當孩子們撥開麥穀,發現裡面有一顆橘色的小麥籽了,大家便更賣力的蒐集,還一直大喊:老師!我撥了好多顆小麥,很像寶石耶!」 樹蛙班魏惠偵老師說:「這次的脫穀活動,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場難得的農作體驗。從拿起成熟的小麥,他們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孩子們一同嘗試了徒手脫穀,用雙手搓揉麥穗,慢慢讓一顆顆麥粒從穗中掉落出來。這個過程需要耐心與細心,接著,我們使用了簡易脫穀機,讓孩子們體驗另一種農具協助的方式。他們發現,使用機器比徒手更快速、省力,也學習到科技在農業上的幫助。透過對比兩種方式,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小麥的構造與脫穀的過程,也培養了對農耕生活的尊重與感恩。」水獺班郭美娟老師說:「小麥收成時,水獺寶貝們曾利用小手將一粒一粒的麥穗拔下和剝開外皮,但真的很花力氣和時間。今天水獺寶貝利用『風鼓機』來幫小麥去殼,體驗「農具機械化」的厲害,能將麥子與外殼分離以及節省時間、節省力氣。大家很開心能將自己種的小麥去殼,看到麥殼裡面的小麥,真覺得粒粒都是那麼珍貴。也謝謝小賴叔叔辛苦的幫我們製作「風穀機」,讓我們有特別的體驗!」 保育組長蕭心慈說:「這次的活動有小賴叔叔親手打造的鼓風機,實在非常有趣!孩子們看著粒粒飽滿的小麥在穀風機中輕輕脫殼,都覺得好神奇。後來大家還用手慢慢剝殼,一大把麥穗,最後只有一點點小麥,讓大家更能體會每一粒小麥的珍貴,讓大家學習珍惜食物、感謝農夫的辛勞。」教務組長蕭文嘉說:「今天小班的孩子們準備將採收的小麥進行打鼓作業。先前學校曾四處打聽是否有傳統的風鼓機可以借用,可惜目前已經沒有人在使用風鼓機了。因此,這次除了讓孩子們徒手取出小麥外,學校還利用回收的腳踏車,特別打造了一台手持式風鼓機,讓孩子們親自體驗。我相信,這台應該是全台唯一一台由腳踏車改造而成的風鼓機設計!雖然這次打出來的小麥量不多,但能有這樣的體驗真的非常特別又珍貴。」 陳議濃園長說:「雖然這次麥穗大多數沒有滿滿的小麥,但是上次採收完的小麥田仍然繼續生長中,而且狀況不亞於第一次次採收。相信有了這次經驗,大家會更賣力照顧小麥田。期待下一次能真正地滿滿豐收,脫殼脫得過癮,也再創小麥收成記錄。」
-
以皮影為語,與世界對話:雙語藝術課程的SDGs教育實踐
2025-04-22 潭子區 新興國小 楊媁莉 報導點閱數:165 次教學活動藝術與人文課上什麼?新興國小五年級學生近期在課程中展開了一場跨領域的學習之旅。結合童話故事、永續發展與民俗技藝的多元雙語課程,透過《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改編與皮影戲製作,除了讓學生「動手」學習,更讓他們「動心」思考社會議題。 課堂中以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起點,在耳熟能詳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描繪的貧困與失落,讓學生思辨與討論,小女孩所面對的處境是「SDG 1:終結貧窮(No Poverty)」,在在與現今社會的「貧窮」議題有所關聯。 接著,課程轉向民間藝術——皮影戲的世界。學生先認識皮影戲的歷史背景,了解它是如何透過光影與剪影來說故事的傳統表演藝術。老師帶領學生認識「shadow puppet」這個英語詞彙,並用中英文雙語進行教學,讓學生於創作與表演中自然應用語言,建構語言與文化雙向的學習經驗。 從故事到藝術,再從認知到實作,學生們親手設計並製作屬於自己的皮影人物。每一個小小的人偶,都是孩子們創意與心意的展現。重新詮釋《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演出了《希望之火》。演出過程中,火柴點燃的音效讓學生更入戲,有幾組的老爺爺的聲音更是富有創造力,讓台下觀影的同學更投入,台上也演出的更加賣力。學生不僅展現出藝術創造力,也透過故事表達對世界的關注與同理,創作出充滿希望的新結局。 這堂課是一場多元學習的饗宴,不只是藝術創作的實踐,也是一堂深具社會意義的課。學生們在樂在其中的氣氛下,學會了尊重傳統、關懷社會,也提升了語言與表達能力。 透過這樣的雙語藝術與人文課程,孩子們不只是「學會了什麼」,而是「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有創意、有想法、有同理心的世界小公民。
-
📚✨學習扶助到校訪視✨📚
2025-04-22 清水區 東山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180 次教學活動今天楊銀興教授、張暒玟校長、黃雅惠主任、謝昕翰專員👏👏👏 蒞校指導本校學習扶助工作,校務蒸蒸日上! 從學校背景介紹、師資結構,到國、數、英三科的數據分析📊, 專家們帶來的專業回饋,讓我們更貼近孩子的學習歷程與成長軌跡👀 我們相信──只要教育的方法正確,每個孩子都能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感謝教務處的安排,更感謝每一位第一線的教師, 一群身懷絕技的教育魔法師,用心守護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在東山,我們不只在意孩子的學習進步, 更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教學能量的累積, 讓每位老師與學生,都能在這裡共同成長、一起發光✨ 衷心感謝每一位蒞校的貴賓與專家, 你們的鼓勵,是我們前行路上最堅強的後盾! #學習扶助到校訪視 #教師專業成長 #教育的力量無窮無盡
-
世界地球日 我們用行動愛地球
2025-04-22 霧峰區 霧峰國小 總務主任 劉秀菁 報導點閱數:163 次教學活動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霧峰國小五年7班進行一場跨域的學習 跨域是學習者的DNA 我們搭乘大眾運輸來到霧峰菜市場 自備環保袋環保杯 環保盒 甚至是重複使用過的塑膠袋 想挑戰素有*塑膠袋富翁*的菜市場 很感謝這些攤商 願意讓我們實踐減塑生活 教育是要集結社會的力量 2025年的今天 我們不忘記減塑的重要性 *豬肉攤老闆很用心解說:雖然我們是一群沒有什麼消費力的小學生 *餅乾糖果店的阿嬤級老闆娘:看到我們 馬上熱情大爆發 買一送一 *海鮮店的蠟筆小新阿姨:每天堅持敲敲敲蛤蜊 只為堅持所賣出的是最新鮮的食材
-
好好刷牙,牙菌斑躲不了
2025-04-21 西區 忠信國小 學務處陳品貝 報導點閱數:264 次教學活動『兩顆牙兩顆牙慢慢刷』…學生們喊得一口會刷牙,但不一定真的會刷好牙,這通常是學齡期孩子最容易忽略的。小學時期是小朋友換牙的重要階段,容易因為吃糖果餅乾,輕忽口腔衛生,一不容易就有蛀牙、齲齒,也因此在第一次期中考後,忠信國小護理師入班為學生講解口腔衛生刷牙方式並且讓孩子體驗牙菌斑顯示劑的使用。 護理師透過使用電動牙刷的經驗,讓孩子感受牙刷放在皮膚上的力道,並教導孩子刷牙時正確的位置及施力點,而刷牙後,更可以使用牙菌斑顯示劑,來看看牙菌斑殘留的位置。 看著學生吐出牙菌斑顯示劑,照著鏡子牙齒染藍的牙菌班,同學們爭先想要上台使用牙菌斑顯示劑的踴躍,就知道口腔衛生因為有自己親自體驗會更加重視,也更有感受。今晚睡覺前,就好好來試試護理師教導的刷牙方式囉!
-
西區中正附幼綿羊班__錄製紅豆餡製作影片篇__教學報導
2025-04-21 西區 中正國小 賴怡伶、張懷予 報導點閱數:193 次教學活動本周進行衛生保健促進,並與西區衛生所共同辦理健檢活動,禮拜三由牙醫師進校為幼兒塗氟、禮拜四由小兒科診所醫生進校為中班幼兒進行複合式健康篩檢,除了有各種檢查外,綿羊班的課程活動也是繼續的進行延伸,這週孩子們開始為自己畫的故事設計故事書封面,學習自己編創與繪製繪本。 除了設計小蠶豆的延伸故事外,孩子們也開始研究要怎麼錄製屬於綿羊班的紅豆餡製作影片,除了說出材料、工具、步驟外,錄製影片時的聲音大小與表情又要怎麼呈現呢?這是本週與孩子們一同討論的課題之一。
-
一場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習之旅
2025-04-20 西屯區 重慶國小 幼兒園新聞聯絡人 報導點閱數:209 次教學活動一場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習之旅 重慶附幼戶外教育新體驗 為了讓幼兒親近自然、認識多元的生態環境,重慶國小附設幼兒園於114年4月18日舉辦戶外教育活動,全園師生攜手前往「烏牛欄生態農場」,展開一段融合學習、體驗與歡笑的自然探索旅程。 一踏入自然,孩子與生態真實對話 清晨,孩子們興奮地陸續抵達學校集合,臉上洋溢著對大自然探險的期待,在搭乘遊覽車前往農場的途中,孩子們歡唱著歌曲、開心聊天,車上氣氛熱絡,歡笑聲不斷。 當一行人抵達烏牛欄生態農場,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濃郁的青草香,讓人彷彿走進一幅綠意盎然的畫卷,身心瞬間放鬆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在嚕嚕米爺爺的帶領下,孩子們穿梭於農場間的翠綠植被之中,一邊探索、一邊學習認識各式植物——光滑閃亮的光蠟樹、結實纍纍的芭樂樹、葉脈分明的血桐,以及隨風搖曳的狗尾草,每一株植物都是自然界的精彩教材。 當爺爺發現在草叢間躲藏的昆蟲時,孩子們更是眼睛發亮、情緒高漲,爭相觀察那一隻隻鍬形蟲、獨角仙與雞母蟲。皓暘興奮地拉著爸爸說:「哇!獨角仙的角好大喔!」一幕幕驚奇連連的發現,讓自然教室充滿驚嘆與歡笑。 而永祥則展現了超棒的觀察力和耐心,竟然成功釣到了一隻蟻獅,他得意地把這個「戰利品」展示給同學們看,開心地解說自己釣到蟻獅的過程,孩子們一邊驚呼,一邊圍過來看,紛紛稱讚永祥是釣蟻獅的小高手! 其中一段趣事更是成為當日最令人難忘的插曲:當宜呈媽媽小心翼翼地拿著雞母蟲時,牠竟突然「留下見面禮」——便便了!孩子們見狀笑成一團,宜呈媽媽也睜大眼睛驚呼:「這是牠的見面禮嗎?」現場頓時笑聲不斷,這一刻也深深烙印在大家的心中。 親子齊心動手做披薩,體驗「食育」的溫度 中午的「披薩DIY」活動,老師們與家長一同參與,有的協助孩子塗抹醬料,有的與孩子討論配料組合。孩子們各個發揮創意,將披薩變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芷儇把葡萄乾當眼睛、玉米當鼻子,火腿排成嘴巴,驕傲地說:「你看,我做了一個笑臉披薩!」 香噴噴的披薩出爐後,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侑紘滿足地說:「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披薩喔!」 體驗農事,感受辛勤與珍惜 午後陽光下,孩子們戴上斗笠、穿上袖套,親自為芭樂樹撒下肥料,雖然汗流浹背,但每個孩子都展現出堅毅與專注,家長在一旁幫孩子擦汗、拍照,記錄下這珍貴的學習時刻。 文晴在活動後說:「農夫真的好辛苦,我以後一定會把飯菜都吃光光。」這句話,是孩子在自然中體悟到的珍貴收穫。 親師攜手,讓愛與教育同行 活動中,老師與家長分享孩子的成長點滴,楚澐媽媽笑著說:「難怪孩子每天都說喜歡來學校,老師真的太有耐心了。」老師也溫暖回應:「有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我們的教學才能更有力量!」這樣的親師互動,凝聚起教育的共識與情感連結。 溫馨回聲:讓每一次出走都成為美好篇章 美芬校長表示:「這次烏牛欄農場之旅,不僅讓孩子們近距離認識自然生態,更透過親子共遊與親師交流,建立起信任、合作與情感的連結。孩子在自然中成長,家長在互動中理解孩子,老師在陪伴中深化教學。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親子與親師共學活動,讓每一次戶外教學都成為成長、愛與記憶交織的溫馨篇章。」
-
動保宣導進校園 結合生命教育熱鬧又暖心
2025-04-20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33 次教學活動本校於4月17日週會時間,與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攜手舉辦「114年動物保護暨狂犬病防疫校園學生巡迴教育宣導」,特別邀請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郭婷婷老師,以「愛寵咖的8個生死約定」為題,為師生帶來一堂生動有趣又意義深遠的生命教育課程。 本次宣導活動以培養學生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及提升狂犬病防疫意識為主軸,透過講師深入淺出的說明,介紹動物保護法規、人犬安全互動、正確的飼主責任,以及不任意飼養或棄養動物的重要性,讓同學們對動保議題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活動也鼓勵學生養寵物是一輩子的承諾,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與責任,將尊重生命落實在行動中實踐。 活動最高潮莫過於緊接登場的「有獎徵答」環節,當郭老師一拋出問題,全場同學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搶答,現場氣氛歡樂又熱烈。學生們展現出對動物保護知識的高度掌握與參與熱情,甚至在題目問完後仍意猶未盡、意興盎然。 透過這場寓教於樂的宣導活動,不僅提升了師生對動物保護的理解,也為校園注入一股關懷生命的新風氣,為打造友善、尊重生命的校園文化踏出堅實的一步。
-
大里高中×有故事的人-在台移工82萬,你們過得好嗎?
2025-04-19 大里區 大里高中 社團活動組長 報導點閱數:320 次教學活動今日活動講師官安妮小姐,來自關心移工在台生活的〈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為同學們帶來〈移工人生桌遊〉,讓同學扮演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的移工,了解仲介制度、工廠與家事僱工面臨的工作與生活問題。 參加的學生涵蓋高中一到三年級,加上亞大六位外籍學生,分組進行活動。安妮精彩的中英文解說,帶領大家逐漸融入角色,本校同學也能適時為外籍學生翻譯,主動與外籍生討論。經過兩個小時的遊戲,大家扮演的角色有人死亡,有人受傷返鄉,有人完全沒有存到錢,也有人順利賺錢回家鄉蓋房子。不是每個人都能圓夢,透過體驗,大家或許能更理解在台工作的這群異鄉人,或許可以相處得更好,或甚至為82萬移工發聲。 移工在異鄉奮鬥需要勇氣,外籍生來台也有他們的辛苦與快樂,期許同學從關心他人的處境,強壯自己的適應能力,勇敢挑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