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活動報導
-
~ 閱讀幕後推手 ~
2022-11-17 潭子區 潭陽國小 李宛儒/任廷芬 報導點閱數:320 次教學活動雖然自己是個會把廚房給炸掉,做出暗黑料理的殺手,但大概是自己太愛吃美食、愛看做料理的影片,所以老早就盤算著要做跟吃有關的主題。 從10月開始物色推薦書單,因為要分低中高低難易度,也想做出各個面向(野心太大的結果),橫跨各領域,在地、食農、自然、文化、烹飪、健康,當然還有語文,綜貫各國料理、台灣味、均衡飲食,連slogan都特別設計過。 每一本親自閱讀過、挑選分類、製作學習單、設計闖關活動,除了想當讓孩子愛上圖書館的魚鉤外,很希望孩子透過埋在活動裡面閱讀策略的種子,不知不覺學會這些技巧,包含從書的封面做預測、推論,從文章抓重點、拆解成食譜步驟,結合生活經驗、五感體驗來產生食物與人的連結,這個記憶點可能是難以忘懷的獨特美味、可能是一起做料理的過程,也可能是用餐時的情感交流所畫下的回憶。 這些都是閱推教師每年都在默默耕耘的事,我沒有很偉大,我只是利用很零散很破碎的時間,一本一本堆砌起來,我自己自稱我是個策展人,除了把書展示出來之外,佈置場景,希望讓孩子多一些沈浸式體驗,最受歡迎的就是家家酒區,還好我有黃金三角策展團隊,由豌豆老師領銜,帶著我的愛將-柚子和抹茶冰淇淋??(硬要加入口味,因為我們講好都要是綠色的食物),而且我們的食物綽號都和自己的名字有呼應喔! #記錄下他們幫忙的身影印了張拍立得送給我的愛將當紀念❤️ #真心謝謝有團隊一起打拼努力下產出的成果 #感謝圖推宛儒老師用心規畫推動閱讀教育活動
-
春安111,閱讀第一!閱讀小學士頒獎
2022-11-16 南屯區 春安國小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299 次教學活動【1111114閱讀頒獎】 恭喜閱讀認證晉級及榮獲閱讀小學士及小碩士的同學們。 本學期發現,一年級和二年級小可愛非常愛閱讀,今天領獎的都是低年級喔!真是太棒了,繼續加油!!
-
用心觀察小心實作 創作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2022-11-16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323 次教學活動為宣揚生活美學觀念,引導學生體驗「拓片」傳統技藝,林奕妏組長規劃相關課程。她在課程開始前首先介紹拓片這個技法,即用染料將器物或碑石表面上的文字和圖案複製到紙張的技藝,通常染料多採用墨汁,現代普遍以鉛筆為替代工具,紙張則選擇高吸水性柔軟的宣紙和縑紙,隨手就可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 林組長引導學生以生活週遭容易取得的樹葉或帶有紋路的平面物品作為材料,先將紙覆蓋在欲拓印文字和圖案的平面上,傾斜鉛筆筆尖輕輕塗畫,很容易就能將圖案複製到紙上。在她示範教學後,隨即請學生動手實作,享受手作樂趣,體驗紋路之美。 她總結課程時指出,隨時隨地用心觀察和感受,就會發現美好的事物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大家也可以搭配各種顏料進行拓印,製作卡片或明信片,送給外地的朋友;激發自己對於色彩運用的想像力,加工製作成各種平面創作或裝飾生活用品,提升生活美學素養。
-
作人不可太機車,生涯大可選機車!
2022-11-15 太平區 新光國中 張易書 報導點閱數:401 次教學活動作人不可太機車,生涯大可選機車! 新光國中動力機械群生涯試探課程 我們沒有機械群的課程,但我們有興趣的孩子,搬到同德高中來體驗。 新光的技藝課程只有食品、電機電子、商管與設計群,如果生涯選擇不是以上四類的孩子,那該怎麼辦?輔導室有規劃各種生涯工作坊來補足。 機車與汽車的課程,在技術型高中裡,屬於動力機械群的類別,這是新光孩子比較不熟悉的類別,因此在報名時,各班都很踴躍,把握僅有的名額,在看似陽剛的刻板印象中,也有兩位新光女孩來參加這樣的生涯試探課程,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汽車機車產業中,女性從業人員十分受歡迎,因為工程師大多數是男性,但是車輛駕駛人的比例,男女比例卻相仿,這就可以看出女性汽車機車修護工程師,將會是多麼受歡迎。 在今日的機車修護的體驗中,新光的孩子體驗的更換機油,拆胎、補胎的作業,老師三兩下就輕輕鬆鬆拆卸下來的輪胎,新光體驗的孩子,可要兩人三手,七嘴八舌的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完成任務,印證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都需要扎實的技能。 出門前早就提醒新光的孩子,今日是體驗工作坊,不是出門玩耍,從哪邊可以看出,新光的孩子體驗得有多用力?實作練習多認真?從回程的交通車上睡倒一片就可以知道。 返程後,我採訪其中一位阿塘,「修護機車很累吧!今天?」阿塘說「哪有工作是不累的?」我又問「修護場都沒有冷氣喔!體驗應該很熱喔!」阿塘說「有電風扇可以吹,這已經是不錯的環境了。」沒有抱怨的回應,稍微早熟的想法,讓我感受到願意參加體驗課程的新光孩子,都是很棒的孩子。 感謝輔導室佳璿組長帶領著這30位新光「最機車的孩子」,作人千萬不要太機車,生涯大可選機車,歡迎選擇動機機械群!
-
創意,無所不在!
2022-11-15 潭子區 華盛頓國小 媒體事務組 報導點閱數:284 次教學活動〖創意就在生活裡!等著孩子們去體驗、去發現。〗 數位科學班二、三年級半日戶外教學,這次來到將「紙」的創意無限延伸的大坑紙箱王。園區裡到處都是手法精湛的紙品創作,囊括了生活中的各種創意巧思。帶領參觀的老師先為孩子們進行紙的材質介紹,說明各種紙的特性,大家都非常專注聆聽喔! 接下來是每個人最期待的手作DIY時間,孩子們慢慢地將手邊的紙模型一一拆下,小心的組裝每一個紙機構,二年級孩子們完成了一座七彩繽紛的房子,三年級的孩子則是摺出一座荷蘭風車。原來只要透過巧思,就能創造出紙的各種可能。 園區裡的特色紙建築--比薩鐵塔、荷蘭風車…等等,還有好玩的遊樂設施-松鼠溜滑梯,也留下了大家一起拍照打卡、盡情嬉遊的歡樂足跡。孩子們度過了美好的半日遊,也進行了一場創意無所不在的學習見證。
-
大甲區文昌國小課後社團「MLS兒童手作科學社」介紹
2022-11-15 大甲區 文昌國小 訓育組 報導點閱數:2882 次教學活動文昌國小課後社團「MLS兒童手作科學社」指導老師為李筱文老師。 李老師對於物理化學等科學有深入研究,擅長將科學知識與國小自然課融合,利用實驗讓學生輕鬆理解生活科學原理,更透過親手做實驗培養小朋友手眼協調的能力,進而喜愛科學。 每週社團活動課都會有不同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動手做,看看這些有趣的照片,有沒有感受到小朋友玩科學,樂在其中的感覺呢?
-
發揮創意巧思 實現獨居蜂「居住正義」
2022-11-15 后里區 后里國中 學務處 報導點閱數:274 次教學活動學務處推展環境教育自11月14日起辦理「獨居蜂」特展,在學務處前走廊設置展示看板,供學生學習和觀察,林奕妏組長利用朝會時間上台說明,希望能喚醒學生對於自然環境的關心和愛護。 林組長指出,顛覆大家對於蜜蜂的刻版印象,以為蜂類都是群居動物,其實全世界有將近九成的蜂類都是「獨居」不產蜜的,因為它們的特殊習性,學界將其命名為「獨居蜂」,同樣擔負植物授粉者的重要角色。 接著,她介紹獨居蜂繁殖方式,喜將卵產在斷木或竹管的孔洞中,並細心準備食物擺進洞內,最後把洞穴封好後,才會飛離。卵孵化成蟲,便取食母蜂準備好的食物,獨自長大成蜂。但這些獨居蜂幼蟲所居住的斷木或竹管,通常是人們認定的自然廢棄物,很快就會被清除,導致獨居蜂的繁殖空間逐漸減少。 她利用竹管設計獨居蜂巢穴,配合生態解說介紹,希望同學利用下課時間前往參觀學習,並能投身保育行列。利用斷木、土塊或竹子等自然材料,在自家陽台或花園,發揮創意巧思幫忙獨居蜂設計育嬰室,還給獨居蜂繁殖空間,實現「居住正義」。
-
勇敢說不 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校園止步
2022-11-14 后里區 后里國中 輔導室 報導點閱數:2562 次教學活動為推動性別平等觀念,維護友善校園氛圍,輔導室規劃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活動,以防治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事件為主題,敦請楊沛錦律師主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點出校園中易發生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的錯誤樣態,並教導學生,遇到類似情事,應該勇敢面對,尋求正確途徑解決問題。 楊律師表示,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事件絕對不能漠視和容忍,沒有人願意成為被害人,更絕不會有任何人忍心看到自己的同學受到傷害,或者因任何理由和原因讓其再次受傷,她以案例說明,貼近日常校園生活,並分享各事件處遇策略,增進師生知能。 根據她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的經驗,發覺通常受害者多不會只是單一個案,往往人數眾多。因此,對於被害人,大家應該營造更友善和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有勇氣站出來,爭取自己的權益,撫平內心的陰影和傷害。 她指出這三種錯誤行為中,尤其以性騷擾在校園中最為常見,卻被大家所輕忽。由於性騷擾的認定著重於被騷擾者的主觀感受,而不是行為人有無性騷擾的意圖。只要對方對於你的言行舉止感到「不舒服」,就可以申請提出性騷擾調查,她呼籲大家彼此尊重,維護身體自主權,方能撥亂反正。 最後,她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保持冷靜並大聲呼救」、「尋求情緒支持」、「清楚記下人事時地物及保全事證」、「制止對方言行」、「向師長或學務處尋求協助」等防制作為,提醒學生學會「尊重他人,保護自己」,更要避免不當行為誤觸法網。
-
本土語言有台味 后里台妹講乎恁聽
2022-11-14 后里區 后里國中 教務處 報導點閱數:343 次教學活動自111學年起,本土語言列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后里國中有幸聘請領有專業教師證照的邱詩媚老師任教本土語言課程。邱老師創新活潑教學設計,刻意營造雙語環境,希望透過語言生活化,讓學生自然地運用及體驗本土語言。 邱老師以「台妹電台」為主題,請同學就文稿撰寫、配音、錄音、剪接等功能性分組,製作閩南語廣播劇。上課時,她特別點出廣播劇和日常對話的不同,由於聽眾只能憑聽覺進行欣賞,人物對話和旁白解說是廣播劇的基礎,並運用配樂和音效來加強戲劇張力,以幫助聽眾融入故事情境之中。 學生在練習時常忽略人物對話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靈魂,因此她特別要求演員對話時一定要掌握個性化和口語化的原則。除了講話可以比平時說話慢一些之外,更要咬字清楚,方能準確真摯地表達內心的感情,建構整體戲劇氛圍。
-
小黑細菌去去泡泡走
2022-11-14 南屯區 南屯幼兒園 護理師 陳婉軒 報導點閱數:485 次教學活動疫情爆發至今將滿三年,幼兒園的孩子從懂事以來,洗手、戴口罩就等於日常生活。疫情逐漸趨緩,大家對於防疫開始鬆懈,但仍有其他細菌、病毒在我們的身邊蠢蠢欲動。『勤洗手』是學校老師和護理師每天耳提面命的口號,洗手五步驟和洗手七字訣每位孩子也已背到滾瓜爛熟。但實際觀察孩子洗手過程,常常是手過水甚至是玩水,只將看得見的油汙洗掉,無色無味的病菌卻仍殘留在手上。 為了讓孩子們眼見為憑,南屯市立幼兒園護理師陳婉軒使用黑芝麻粒偽裝成細菌,配合味道重的黑胡椒當成細菌的異味,撒在水盆中。請學生將未塗抹洗手乳的手指放置水盆內,黑芝麻粒會很輕易的沾到手指上。將另一隻手指塗抹肥皂泡泡,再放入水中,洗手乳的界面活性劑會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使得芝麻粒之前的受力平衡被打破,於是就會向遠離界面活性劑的位置移動,所以黑芝麻就散開了。 網路上的教學影片是使用黑胡椒粒當作素材,但在練習過程,發現黑胡椒粒過一段時間因吸水而沉到水底,導致衛教過程會有時間限制。多方嘗試後,發現黑芝麻粒外殼防水,不容易沉到水底,增加讓多位孩子實際操作的機會。實驗開始時,孩子們因為胡椒散發的強烈味道和芝麻粒黑漆漆的顏色,誤以為細菌就在身邊而掩鼻後退,不敢靠近。讓孩子示範時,手放進水裡沾到芝麻粒會感到有點緊張,但塗抹洗手乳後的手指放進水裡一剎那,芝麻粒瞬間彈開,讓大家驚呼連連,更能深刻體會洗手時使用泡泡的重要性。 實驗結束後,請孩子們回到座位上,於學習單作答洗手步驟順序加深印象,完成學習單的任務後,在手背蓋上洗手印章作為獎勵,最後再按照所學的將印章清洗乾淨。過幾天後,發現孩子們仍對黑芝麻實驗印象深刻。陳婉軒說:「希望透過這次衛教,讓他們知道正確洗手是真的能讓病菌遠離,減少生病帶來的不適感,更愉快的上學玩樂。」陳議濃園長說:「這是一個很棒的衛教活動,透過實驗方式來呈現細菌與洗手的現象;尤其在幼兒園階段,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多用感官來經驗,透過這樣的方式更能印象深刻且影響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