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釀一缸屬於自己的梅子滋味
報導日期:2023-04-11
報導單位:后里區 后里國中 教務處
點閱數:364
每年3、4月正值青梅的盛產期,尤其清明節前產的梅子,熟度約為六到七分熟,最適合拿來醃製。過去家家戶戶總會醃製一缸梅子,當產品熟成開罈分享時,吃在嘴裡那股酸甜滋味成了大家兒時最難忘的幸福回憶。
今年前庭梅花盛開,隨著春陽逐漸和煦,慢慢結出纍纍的果實。本土語言邱詩媚老師即以梅子為素材,規劃「喜上梅梢」主題,指導學生學習醃製脆梅活動,讓學生動手實作,並透過紀錄和觀察,瞭解先民的智慧。
她上課時先行分組,使用閩南語指導各組學生將梅子先行清洗及去蒂處理,而後使用粗鹽搓揉梅子殺菁,待果肉軟化後,即進行敲裂,再裝入罐中。各組同學依照分工動手實作,長時間搓揉果實時均大喊吃不消,七手八腳地一陣忙亂後,都能勉力完成作品。
看到大家都做得盡興,場面熱鬧滾滾,她貼心地將期程寫在黑板上,請學生依照步驟施作。將梅罐半成品加滿飲用水,等待明天上學將水倒掉,而後加鹽浸泡一整天,再將水倒掉,再反覆以砂糖水浸泡,即製成脆梅。
在課程結束前,她特別叮囑學生成品要送冰箱冷藏,待下次上課時再拿出來分享,各組也要推派代表上台報告心得,讓大家瞭解屬於你自己心中梅子的滋味。邱老師創新活潑教學設計,希望透過做中學,讓學生自然地運用,體驗本土語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