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良性溝通從同理關懷做起
輔導室利用班親會機會,辦理性別平等暨家庭教育親職講座,特別邀請弘光科技大學吳海助教授主講「有笑親子溝通從同理關懷做起」,囿於疫情因素,為避免大規模群聚,採線上方式進行,請教授預錄影片於親師座談前在各班播放。
吳教授表示,孩子隨時隨地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教導,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的滋養,共同體驗成長的喜悅,最後才能達到「現在,我是孩子的貴人;未來,孩子才是我的貴人。」的理想境界。首先,他以性別個案來說明,很多國家都還存在男尊女卑的奇怪觀念,甚至連自詡為進步國家的現代臺灣社會,也還有許多刻板印象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革新。例如「有人一罵人就連帶對方的媽媽也一併問候」、「家庭暴力、校園安全事件和社會案件,女性經常淪為受害者」、「女性在校園或職場遭受性騷擾時都選擇隱忍」…等,這些案例很容易讓學生效仿,誤以為欺負女生是正常的,不利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接著他指出,從發展心理學觀點出發,他提出「銘印效應」,他點出父母多花一些時間,從小以「示範-陪伴-引導」建立緊密的親子互動模式,創造共同記憶,對孩子未來發展將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力。當子女犯錯時,有些家長誤以為訓斥才是鞭策子女進步的唯一方法,忽略了改正錯誤也是學習重要的一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很依靠家長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家長可以引導子女反思犯錯的原因,並採用們多面向思考,嘗試不同解決方法,藉此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面對人生挫折,提升自我的復原力。家長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發掘子女身上的長處,並發自內心地給予稱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並非徒然,避免「學得的無助」。
最後他強調,許多父母尚未準備好去面對孩子長大的事實,仍然習慣性地將他們當作「小孩」來看待,按著自己的章法行事,希望孩子聽話卻適得其反,激化親子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使不上力,孩子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期盼大家放下情緒糾結,以「沒有藉口、沒有懲罰、永不放棄!」的最高指導原則,親子以理性和耐性溝通,協助他們面對學習、行為、人際、情緒…等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要共同合作,給予學生正確的觀念和榜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面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