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里高中多元選修課程地方文化創課MAKER
報導日期:2022-05-03
報導單位:大里區 大里高中 教務處
點閱數:302
大里高中多元選修地方文化創課是由地理老師和國文老師共同教授此課程,此次開放4位大學教授觀議課,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聯合大學、東海大學的老師們,跟著同學們一起到大里老街闖關,課程融合大里杙的故事非常吸引他們。
大里市,原名叫做「大里杙」。「大里」這兩個字,原是番社的譯音;「杙」的意思則是指「繫舟筏的小木椿」。清朝時期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水閘碼頭就在大里高中附近,商人沿大里溪搭竹筏到本地做生意,由於溪水湍急,竹筏到達碼頭,必須繫在「杙」小木椿上才不會被溪水沖走,而形成本地特色。
在大里老街的盡頭處,植有一株倒栽榕,所謂倒栽榕,意即將榕樹枝倒插種植,讓榕樹不會很快長高,但會長成枝葉扶疏貌,有其庇蔭地方的涵意。
位於大里老街街頭的福興宮,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它創建於清乾隆時期,相傳有一位德行高超的禪師,為庇護冒險渡海來大里杙開墾的漢人,於是奉請天上聖母神尊,自福建湄洲來到大里,最初用竹編及茅草搭蓋於大里分駐所現址,由於非常靈驗、聲名遠播,不久,經地方善男信女捐獻,將原來克難式的廟堂,原地改建為土硝、瓦頂、坐西朝東、莊嚴肅穆的廟宇,並且正式命名為「福興宮」。
地方文化創課創造大里高中學生的文化視角,結合雙語課程並邀請外籍教師入班分享印尼生活點滴,透過文化體驗培養同理心及多元思考,未來課程將透過明信片遊世界,放遠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