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樹生活體驗,深耕品格教育
報導日期:2021-04-15
報導單位:西區 忠信國小 總務處 葉俞潔
點閱數:773
「東榮教官,請問你們攀樹師上去修剪樹枝的時候,都是亂修的嗎?」樹下的學生仰頭詢問著,方從樹上垂掛回地面的講師。
忠信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們,齊聚生態綠世界,正進行一堂親樹的品德課程。
原來,現今有種新興職業叫「攀樹師」,據說臺灣經過國際證照認證的攀樹師,僅有28位,今日到校的東榮教官與花爸就是其中的2位翹楚。
攀樹師需要經過許多嚴謹的技能訓練,確保自身在樹上的甩盪時的安全,透過與樹的親近,他們瞭解樹、認識樹,與大自然建立情感連結。
正因為這樣的經歷,攀樹師們在進行修樹工作時,會以「樹木的角度」思考,從觀察樹枝生長情況,對樹的個性、脾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攀樹師,對待樹就像自己的家人,是不隨意亂修的。」東榮教官回望眼神閃爍的孩子,接續說著:「樹木的枯枝、水芽枝以及斷枝,是我們主要去修的地方。」唯有認識並修整這三種樹枝,樹木修整後的傷口才會小,更不會有機會節外生枝任意生長,如此,樹木本體會越發強壯,整體狀態也會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
東榮教官站在四年級孩子的中心,帶領學生觀察樹木、瞭解樹木,並說明樹木也是有生命的個體,假如我們能以「同理心」對待它們,它們也會「展現自己獨特的樣貌」來回應我們的善意,相對的,無論家人或朋友,都需要用對方的角度來思量,用對方喜歡的方式相處,人與人的關係才會長久;當我們能把大樹當盆栽修剪,小心翼翼地用愛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才能永續。
「慢,是為了快」東榮教官用這句話,為本場品德教育做結尾。
或許,對許多人而言,攀樹師的修樹方式,缺乏效率又耗時費工,但他們相信,惟有適性對待自然,才不至於在快速流變的世代中,被無形的力量反噬。如果有機會,遇到在樹裡穿梭正在工作的攀樹師,不妨坐下來靜靜欣賞,他們那份對大自然,善良而溫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