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智慧王,瓶蓋陀螺藏玄機
「照過來!照過來!本屆大仁瓶蓋陀螺王已經誕生!六年級組由六年四班吳允皓獲得最強稱號。」大仁國小本月18日在科學中心舉辦一年一度的校本課程「小小科學家」發表活動,本學年度主題為「防疫新玩具—大仁瓶蓋陀螺誕生了!」。課程研發者邱克能退休主任和曹智敏老師利用瓶蓋和牙籤製作簡易陀螺,回收的廢棄物搖身一變,成了有趣又好玩的古早童玩。遊戲過程中除了學到有趣的科學原理外,還融入環保議題,也讓身為數位世代的學生多了動手做的機會。
教務主任楊仙妃指出,「小小科學家」課程主要是希望小朋友能在科學方面獲得更深更廣的學習,並藉由遊戲的方式將科普課程推廣到全校。本次活動先在各班舉辦初賽,接著各班陀螺王再進行回合戰,由積分最高者勝出。有的孩子測試第一個陀螺後不滿意,又再製作了第二個、第三個,展現了科學家實驗的精神。透過這個活動不僅促進同儕間的交流,學生也能把它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同樂。
「2020第一屆臺灣科學節」期間,丁鸝瑩主任和曹智敏老師也帶著六位五年級學生在科學市集中小試身手,以「我是陀螺王」為擺攤主題,由學生擔任關主向每位闖關者說明瓶蓋陀螺的製作方式,闖關者並向關主進行挑戰,這不僅考驗了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需要勇氣面對陌生人的提問。關主們一開始雖然有點羞怯,但在鼓勵下表現越來越好,大仁國小的科學攤位獲得許多好評。
曹智敏老師表示,要想讓陀螺轉得久,需要掌握幾個訣竅:第一,用力轉動;第二,作為軸心的牙籤要在正中央且垂直瓶蓋;第三,牙籤要上端長、下端短;第四,轉動時,陀螺盡可能不移動位置;第五,大的瓶蓋和較重的瓶蓋能轉得比較久。他說:「學生為了讓自己的陀螺轉動更順暢,在過程中會試著去調整角度,也進而學習到科學原理。」
五年二班何汶晏說:「很開心能夠用自己做的陀螺和大家一起比賽,第一次認識到什麼是離心力和向心力,又學到了一個新的科學原理。」五年二班蔡瑋澄說:「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調整和測試牙籤螺陀,期間也找了很多同學進行挑戰,沒想到自己動手做會這麼有成就感。」
劉美芬校長指出,利用廢棄的瓶蓋製作陀螺,環保、省錢又好玩,學生更能從不斷調整以及試驗中,學習到科學家永不放棄的精神,這也正是大仁國小校定課程「小小科學家」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