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裡的宇宙,從一抔土開始
本校透過「藝術家駐校」計畫,成功導入跨媒材、跨領域的藝術教育資源。在主題活動中,藝術家引導學生打破既有的視覺和認知框架,藉由韻律,透過拼貼與描繪,從最原始的泥土和基礎的線條出發,開展一場探索自我、建構世界的創意旅程。
活動成果不僅體現了學生技藝的顯著提升,更驗證了本校在推動美感教育、培養創新思維上的策略性成功。在捏陶過程中,學生們親手揉捏、塑形,感受泥土的溫度與彈性,無論是斑斕點點的台灣石虎、色彩鮮明的帝雉,或是顏色豐富的五色鳥,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孩子們純粹的內在世界。這種從平面圖片轉向三維立體雕塑的創作過程,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空間結構認知與精細動作技能,更教會他們如何透過具體實物來表達複雜的情感與故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這次活動的成功,是本校積極推動學校藝術發展、實踐美感教育深耕的有力證明。其成效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美感素養的內化與提升
活動成果顯示,學生在經過專業藝術家的引導後,其作品的美感層次明顯提升。他們不再只是「畫得像」,而是學會了「表達感受」、「建構意象」。從拼貼的色彩張力、素描的精準線條到泥塑的立體造型,學生成功將生活中的觀察與內在的豐富情感融為一體,使藝術素養真正內化為其認知與表達的一部分。
二、跨域與創新思維的養成
藝術家導入的跨媒材、跨維度創作模式,打破了美勞科的限制。學生在色彩中學會了情感,在線條中學會了觀察,在泥土中學會了空間。這種跨域學習的經驗,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讓他們敢於嘗試新的組合與表現方式,對於未來在各領域的發展都奠定了堅實的創意基礎。
三、優質師資的資源整合與分享
本計畫成功地將優秀藝術家的資源導入校園,縮短了城鄉學校間的藝術教育資源差距。透過藝術家親自示範與指導,不僅學生受益,校內教師亦得以從中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與藝術趨勢,達到藝術教育專業知能的共學與成長,進一步強化了本校學校藝術發展的整體質量。
此次藝術家到校的活動見證了藝術教育的無限可能,而大坑國小藝術發展的萌芽已在學生心中悄悄種下,孩子們在一方泥土中找到了自己的宇宙,透過一次次創作實現了偉大的旅程。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與藝術家的合作,推動更多高質量、高互動性的駐校計畫,讓每一所學校都能成為美感與創新的沃土,為學子們築起通往更廣闊世界的藝術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