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零時差,遊學留學生活怎麼過?
報導日期:2025-10-30
報導單位:大里區 大里高中 社團活動組長
點閱數:19
曾到大里高中帶領攀樹活動的張益嘉心理師,平時在張秀菊基金會輔導中輟學生,身具輔導諮商專長的他,曾經在澳大利亞讀中學與大學,大學時期又回到臺灣就讀中山醫學大學的心理系,後來又到澳大利亞攻讀碩士。兩地的就學經驗,文化差異的體驗,這一天在大里高中向全體高一學生娓娓道來。
澳大利亞幅員廣大,人口總數卻跟台灣差不多,許多野生動物會出現在人類的住所,大蜘蛛或是蛇類都是常見的〔客人〕,大家都習以為常。人們非常放鬆,假日總是有烤肉活動。不過看醫生或是找水電維修的費用都是難以想像的高價。
令師生最羨慕的,應該是當地高中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不過謝老師說,澳大利亞的高中生放學了也忙著做功課,因為高中就是大學的先修,依照自己選的課,有不同的測驗方式,可以用戲劇呈現學習成果,也可以辦一場演講,每一天都要為自己選的課努力做功課、查資料、整理文獻,準備成為大學生。
澳大利亞不像台灣流行考證照,大學畢業就是品質保證,拿著大學畢業證書就代表專業,因為大學把關嚴格,學習紮實,不需要再另外考證照證明自己的能力。
學生們也提出各種問題,例如當地學生流行聽誰的歌,開車會不會撞到袋鼠,學生玩什麼手遊,要怎麼提升英語能力,會不會有種族歧視等等。
今年三月,里中學子曾到澳大利亞昆士蘭的高中微遊學,親身體驗當地高中生活與文化;明年三月,會有另一批孩子啟程前往當地體驗。這場演講的內容帶給即將前往遊學的孩子們先備知識,也為無法前往的同學提供異國求學的資訊與文化想像。期許每一位同學的國際觀更加開展,視野更加寬闊,未來也都能勇敢跨出舒適圈,到不同國家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