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可教、可學、可落實」的防災課程新模樣
為呼應108課綱「扎根素養、連結生活」的理念,同時提升教師應用數位教材與設計防災課程的能力,后里國中承辦「臺中市防災教育數位教材推廣暨教師增能工作坊」,匯聚專家學者與第一線教師,共創兼具理論與操作的防災教學新實踐。本次工作坊透過PBL教案設計、數位教材解說與教案共備等多元模組,協助教師將防災教育有效轉化為課室現場可用、可教、可評的教學方案。
賴勝豐校長致詞指出,后里國中身為教育部認證的「防災教育數位種子學校」,肩負推動防災教育向下扎根的重要使命。近年在教務處吳國豪主任帶領下,團隊構建完整的防災教育課程架構與年級教案,不僅榮獲教育部第12屆基礎建置案防災校園績優學校殊榮,團隊教師亦於教育部112年防災議題數位教案徵選中囊括績優獎項,成果備受肯定。他期勉與會教師將工作坊所學轉化為校內推動能量,持續深化校園安全文化。
本次活動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李孟學助理教授以「防災數位教育教學」為題開講,他以一句「想要找到好點子,首先你得有一大堆點子。」揭開序幕,強調創意是優質教案設計的起點。李教授以「故事接龍」與「課程盤點」兩大策略,帶領教師從生活經驗出發,學習如何在防災議題中挖掘創意元素。透過團體互動的故事接龍活動,各組依據各種情境延伸和串連劇情,不僅激發想像力,更訓練邏輯思維與團隊協作;接著藉由課程盤點活動,引導教師檢視自身教學內容與防災素養的連結點,分析教學現場的挑戰與困境,再據此發想具創意且可操作的防災數位教案,將抽象原則化為具體課程設計。
下午的分組實作課程由后里國中劉怡君組長主講「防災數位教學設計」,她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帶領教師親身體驗如何運用教育部開發的防災電子書、動畫、繪本與教育遊戲等多元教材,將抽象的防災概念轉化為學生可理解、可體驗的學習內容。劉組長以「做中學」的方式,手把手指導教師運用教育部「因材網」設計數位防災課程,示範如何依據不同學習目標指派影片與練習題,讓學生能依個別學習進度自學,並為學生量身打造學習任務與測驗內容,避免重複練習已熟悉的題材,提升學習效率。她進一步說明,教師可運用「因材網」的數據報表功能,即時掌握學生學習歷程,包括學習進度、答題正確率與錯誤概念分析,藉由數據回饋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更具精準性與個別化。最後,劉組長帶領與會教師運用設計思考方法,結合素養導向與學習歷程的反思,進行課程共備與交流。各組教師熱烈討論、積極發表創意構想,展現防災教育結合數位學習的創新能量,為臺中市防災教育課程注入嶄新動力。
課程經由賴勝豐校長主持綜合座談劃下句點,大家頗為肯定工作坊落實學用合一,讓防災教育不再停留在演練或宣導,而是可以走進課室、融入教科書與評量設計,成為教學日常的一部分。此次增能培訓不僅帶給教師完整的資源導覽與實作經驗,也形塑一個跨校交流與共備成長的平台,使臺中市在防災教育路上邁出更紮實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