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農夫的希望田——在土地裡學語言,在自然中長成
報導日期:2025-10-17
報導單位:東勢區 新成國小 黃世勳
點閱數:8
臺中市「新」想事「成」國民小學推動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帶領一年級的孩子們以「小農夫的希望田」為主題,展開一段充滿泥土香氣與生命力的學習旅程。課程結合語言、自然與生活體驗,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懂,從翻土到播種,從語詞到詩句,在真實情境中感受勤勞、合作與希望的價值。
課堂中,孩子們化身成「小小農夫」,走進校園菜圃,用小鏟子翻泥、施肥、蓋土,親手為土地添養分。透過實作,孩子學會了多個生活化的客語詞彙,如「爛爛(lanˋ lanˋ)」、「肥肥(piˇ piˇ)」、「葉(rhabˋ)」、「泥(neˇ)」,並在操作中自然運用——「這是爛爛的葉!」、「泥要蓋在上面!」。語言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與土地共生的生活語言。
接著,老師引導孩子們學習客語詩句:「𠊎用細細粒个菜仁,變出大大片个菜園。」
孩子們跟著朗讀,練習發音、體會節奏,理解「勤勞播種會帶來豐盛成果」的意涵。小朋友畫出自己心中的畫面:小手握著細細粒的種子,把希望種進泥土裡,期待長出大大片的菜園。
在後續課程中,孩子們又朗誦詩句:「天色暗暗變光光,細細仁變大大秧。」從黑夜到晨光、從小種子到大秧苗,孩子用客語描述自然的變化,也學會用觀察的眼睛與感受的心看待生命。畫紙上,一幅幅「希望田」躍然紙上,有暗暗的天空、光光的陽光、正在萌芽的小秧苗,充滿童趣與能量。
透過這段從泥土開始的學習旅程,孩子們不僅增進了客語能力,也在勞動與體驗中培養了勤勞、合作與感恩的態度。新成國小以「語言融入生活、學習紮根土地」為理念,讓客語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長,讓教育回歸自然、回歸生活,讓每一顆小小的希望種子,在校園裡茁壯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