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豆啵一聲,種子去旅行
在臺中市西區大勇國小,一棵棵高聳的水黃皮樹不僅點綴了校園景觀,更成為孩子們下課十分鐘的「秘密基地」。這裡沒有喧鬧的電子遊戲,只有樹下掉落的木質莢果,引來一群小朋友興奮地「尋寶」。他們彎腰撿拾那些扁平刀狀的莢果,專注地剝開堅硬的外殼,聽著種子「蹦」出的脆響,堆成一座座小山丘。這不只是一場簡單遊戲,更是孩子們在美麗校園中親近自然的獨特體驗,讓大勇國小散發出與眾不同的綠色魅力。
「就像幫媽媽剝四季豆一樣!」五年級的阿明笑著說道。他和小夥伴們蹲在水黃皮樹下,雙手使勁掰開莢果,露出裡頭扁球形的咖啡色種子。這些莢果外表木質化,摸起來硬邦邦的,遠比新鮮四季豆頑強許多。剝開的瞬間,種子彈跳而出,孩子們的臉上綻放成就感的光芒。「超療癒的!跟大人捏氣泡紙一樣過癮!」同班的曉雯補充道。他們邊玩邊聊,笑聲在綠蔭間迴盪,充分展現大勇國小良好的運動風氣——不僅是操場上的奔跑追逐,下課時間也能在植物環繞的校園裡自在倘佯,轉化成一場場創意遊戲。
水黃皮樹(學名:Pongamia pinnata)正是這場遊戲的主角。這棵半落葉性喬木,高達6至12公尺,樹冠傘形,葉片為奇數羽狀複葉,翠綠光亮,宛如天然的遮陽傘。它們巧妙種植在校園水池旁邊,讓孩子們隨手丟棄的種子意外融入大自然的傳播奧秘。水黃皮的莢果外皮堅硬不裂,能浮於水面,隨水流漂流到遠方尋找新家園,因此又被稱為「水流豆」——一位天生的旅行家。學校老師特別提醒:「玩完記得洗手,種子有毒性,不能吃喔!」孩子們點頭如搗蒜,玩到盡興時就把莢果丟進水池,看著它們優雅漂流,彷彿在為植物送行。
大勇國小的水黃皮樹可不只是遊戲道具,它們的強健特質也映照了校園的綠色教育理念。雖然水黃皮喜愛濕潤環境,但憑藉根部與根瘤菌的共生關係,能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養分,即使在貧瘠土壤或乾旱條件下也能茁壯成長。這讓它成為優秀的海濱植物,根系深壯,能抵抗強風與鹽害,常被用作防風林和水土保持樹種。事實上,附近國立美術館的綠園道就有一排高大的水黃皮樹,為遊客帶來涼蔭與美景。大勇國小正是借鑒此點,將這些「綠色守護者」融入校園,讓孩子們在觀賞之餘,透過遊戲領略植物的生存智慧。
在忙碌的課業之餘,這麼一場樹下小遊戲,不僅讓孩子們遠離螢幕、親近大自然,更凸顯大勇國小獨特的校園風貌:這裡的植物不是靜態擺設,而是活潑的玩伴與老師。家長和老師也能輕鬆借此帶領孩子探索生態奧秘——下次下課,不妨來大勇國小水黃皮樹下,加入這場「剝莢果大冒險」,感受綠蔭中的純真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