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徑換新衣 紫紅粉大岩桐華麗登場
南屯幼兒園開課至今已經超過一個月,許多孩子陸續進入穩定狀態,並開始投入食農活動。部分班級也已選定好本學期的作物,著手規劃農作區域,進行開墾或翻攪土壤,準備迎來這學期的第一輪耕作。除了食農課程,校園裡不少角落的景觀也到了換季時刻。像是大門旁的迎賓小徑,原本的薰衣草已過季枯萎,正好需要換上新風貌。這一次選定的景觀花卉,是以耐旱耐陰聞名的大岩桐,不僅非常適合小徑旁的環境,它那豔麗大方的花色與外型,更是讓人一見傾心,渲染出一種華麗的氛圍。
這回擔任小園丁的,是中班的白兔班。孩子們來到小徑花圃後,先聽園長說明任務與步驟。由於花圃地勢較低,而大岩桐不耐潮濕,所以第一步是堆土墊高。大家先排成一列,把一包包的土壤倒入花圃,再灑上適量肥料,接著輪流揮動大鐵鍬,將新舊土壤充分攪拌混合,讓土質更均勻穩固。看似簡單的翻土拌勻,其實很費體力,孩子們拿起鐵鍬才發現要又深又勻可不容易,沒拌幾下就氣喘吁吁了。但大家依舊努力一鏟一鏟翻動,不一會兒,一個整齊的小土墩就完成了。
接下來,孩子們換上小鏟子,在小土墩上等距挖洞。因為大岩桐需要穩固的根部,所以洞必須夠深,能讓整個根系完整埋入,才能避免倒伏。孩子們先把小鏟子插進土裡,左右搖晃挖出足夠深的小洞,再小心翼翼用雙手捧著大岩桐,垂直輕放進去,最後撥土回填,才算完成移植的步驟。
當大岩桐一株株種好後,紫、粉、紅相間的花排成整齊的一列,夢幻又繽紛,孩子們都忍不住讚嘆,期待日後開得更加茂盛盛開。幼生梁瑀芯說:「大岩桐很容易斷掉,所以我都很小心扶好。」幼生林恩誼說:「大岩桐不喜歡水很多,所以它的家要挖高高。」蘇怡嘉老師說:「白兔班受園長邀約,一起協助校園美化任務,上週我們一起將「南屯小徑」兩旁的雜草拔除,預定種大岩桐花的地方,在休耕一週後,園長爸爸教我們怎麼幫岩桐花打造一個適合它的地方,原來岩桐花不太喜歡陽光強和會積水的土裡,所以我們把花要住的土堆堆高,以利排水,剛好南屯小徑的陽光也不算太強,非常適合種植。聽著園長爸爸的介紹、說明,我們拿著鏟子,先混土、施肥、挖洞、最後將美麗的岩桐花種到南屯小徑中,之後這個地方也會成為我們常常探視尋訪的地方哦!岩桐花的花語中蘊含著一種面對生活和目標,不畏困難、積極向前的美好寓意。就像剛升中班的我們,在學習成長上會有挫折和難題要克服,但我們不會放棄,因為我們是跳躍前進的白兔班!go~go~go!」
保育組長蕭心慈說:「原本的薰衣草植栽區雖然漸漸枯萎了,這次由大岩桐花進駐,增加我們賞心悅目的小角落。孩子們親手種下大岩桐花,一步步鬆土、灑顆粒肥、挖洞、放苗、澆水,滿滿都是期待!孩子們不僅在體驗中學習,也讓我們大家能在生活裡發現美的小角落。」園長陳議濃表示:「環境教育一直是學校的核心本位,而每當季節轉換,需要替校園景觀換上新面貌時,孩子們總是最棒的小助手。透過他們齊心合力種下艷麗的大岩桐,不僅讓小徑從枯寂轉為生動,更替校園增添一份亮麗氛圍,相信經過的每個人都會心情愉快,感受到美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