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國小植物園】水黃皮樹下的小遊戲
在大勇國小的水黃皮樹下,有一群孩子正在專心尋寶。「在哪裡?在哪裡?」他們找的不是玩具,而是樹上掉落下來、長得像四季豆的水黃皮果莢。這些果莢因為已經木質化,摸起來比真的四季豆硬多了,孩子們得使勁才能剝開,也因此覺得特別好玩。
水黃皮果莢長什麼樣子呢?它的外表是扁平,木質,略呈刀狀。
他們說,這個遊戲就像幫媽媽剝四季豆一樣,當果莢被剝開,裡面的種子「蹦」出來時,就特別有成就感。他們會把剝出來的種子堆成一座座小山,享受這個有趣的過程。這種「剝果莢」的遊戲,對他們來說,就像大人喜歡捏破氣泡紙上的氣泡一樣,充滿療癒和樂趣。
不過,老師也特別提醒他們,剝完果莢後一定要洗手,而且種子不能吃,因為它有毒性。所以孩子們在玩賞玩到沒趣時,就會隨手丟掉。
而那些水黃皮的樹,正好種植在水池旁邊,孩子隨手丟棄時,竟然意外地符合了水黃皮的傳播方式。在大勇國小,水黃皮樹種植在水池旁,這並不是巧合。水黃皮的果實外皮堅硬且不開裂,這特殊的構造讓它們能浮在水面上,想隨著水流漂到遠方,尋找新的地方生長。所以水黃皮很喜歡在有水氣的地成長,因此,水黃皮又被稱為「水流豆」,它天生就是一位旅行家。
雖然水黃皮喜歡水,但它在乾旱的環境也能健康成長。像是臺中國立美術館的綠園道,就有一整排高大的水黃皮樹。這是因為水黃皮的根部有一個「秘密武器」——它們和根瘤菌形成共生關係。根瘤菌就像是植物的專屬營養師,能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養分,即使在貧瘠的土地上,水黃皮也能長得很好。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水黃皮能成為優秀的海濱植物。它強健的根系能抵抗強風和含鹽的環境,是良好的防風林和水土保持樹種。
希望這篇文章,能將對水黃皮的解釋,可以融入孩子們的遊戲中,讓家長和老師能輕鬆地帶領孩子們,在玩樂中安全學習植物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