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舊大碗大行動 黑金肥料現身
南屯幼兒園以環境教育為本位課程,平時便帶領孩子們體驗各式各樣的食農學習與愛校活動,讓大家能夠真切地與土地連結。多年下來,不僅收穫許多好評,更逐步確立了學校的教育定位。其中最特別、也最具代表性的創作品之一,就是兩年前由樹蛙班師生共同以枯木搭建而成的「酪梨大碗」。這個「大碗」是一個完全符合自然生態的落葉堆肥區,自落成以來,承載著全園各班收集的落葉,經過四季更迭與自然催化,化作肥沃的土壤養分。然而隨著時間推進,周邊枯木逐漸朽壞,圍欄也出現傾倒危機。於是,升上大班的梅花鹿班,決定承接使命,為酪梨大碗進行全面整理與修復,讓它變得更堅固、更安全。
這次的修復工作,比起當年的建造更加具挑戰性,同時也需要更強的體力與安全意識。身為大班的梅花鹿班,不僅累積了許多出任務的經驗,更對酪梨大碗懷有獨特的感情與責任心,因此全班士氣高昂。在聽完工作任務與安全宣導後,師生將修復任務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拆除舊有的大碗:孩子們合力將老舊枯朽的樹枝與巨木依序撤下,從上而下小心搬運至堆放區,讓堆肥區完整地顯露出來,為重建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是清除雜物與未分解枯草」孩子們拿起鐵耙子,把表層尚未腐化的落葉與雜草一一耙除。當雜物清除後,映入眼簾的便是黝黑如粉的分解土層,那是經過兩年醞釀的珍貴堆肥,即將成為未來種植的養分。而其中肥滋滋的雞母蟲更是最直接的證明,顯示土壤的豐厚與肥沃。
最後的第三階段是重建大碗圍牆:孩子們同心協力,將日前修樹留下的大塊樹幹,用推車搬運或滾動的方式移至新大碗的預定位置,接著再一一立起排列,繞著酪梨樹的樹蔭形成新的圍圈。這一次所使用的樹塊比原先的枝幹更大、更穩固,使得新大碗的安全性與耐用度都大幅提升。
當最後一塊樹幹穩穩立起時,酪梨大碗的修復工程也宣告完成。看著嶄新的大碗,師生們都洋溢著成就感與喜悅。幼生梁里齊說:「我和好朋友一起推大木頭,推到大碗旁邊在翻起來,我的力氣很大。」幼生王丞佑說:「我看到很多雞母蟲,總共有14隻、都很大隻。」關新蓓老師說:「梅花鹿班孩子再次出校園任務,此次任務為升級酪梨大碗,將小班製作的酪梨大碗重新改造,孩子們分工合作,大家有條理的搬運,不僅是學習團隊合作,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課程,孩子們發現居住在大碗裡的居民,大家小心讓路避免影響小動物的行動。兩年過去酪梨樹長大了,這群孩子也更加的茁壯且富有同理心,能夠同心協力完成複雜又有挑戰性的工作了!」保育組長蕭心慈說:「酪梨樹下的大碗,經過兩年風吹日曬雨打,終於在今天修復了!這次用粗壯的木頭當圍牆,木頭真的很重,但孩子們發揮力量,把木頭用「滾」的方式,滾到酪梨樹旁邊。看到孩子們一起動腦、動手、為酪梨樹付出力量完成任務,真的很有成就感!」
教務組長蕭文嘉說:「第二次進行酪梨大碗公的工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下施工更顯辛苦。然而,梅花鹿班的師生們依然展現出吃苦耐勞的精神,齊心協力完成這項任務。大家同心協力、一步一腳印地打造出一根根圓形木樁。相信這次的改造,能讓酪梨樹更加茁壯成長,並繼續結出更多酪梨,帶給孩子們喜悅。」園長陳議濃說:「酪梨大碗對於南屯幼兒園的環境教育,不僅是一個特別的創作,更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象徵著學校對友善土地的重視,也體現了『讓孩子親手實作』的教育精神。尤其看到一堆堆落葉,經過時間轉化為細緻如土的養分,那份成就感油然而生。能夠充分利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資源,去實現理想的目標,正是在梅花鹿班的行動中被完整展現。這段歷程與成果,既令人感動,也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