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翻轉防災教育 兩位校長聯手開啟教師教材教具新視野
防災教育不再只是單調的宣導,而是能夠透過遊戲、實作與生活應用,化身為一場生動又實用的學習體驗。后里國中於 8月21、22日 舉辦「防災教育教材教具設計工作坊」,特別邀請苗栗縣獅潭國小林國正校長及五湖國小吳素玲校長擔任講師。兩位校長憑藉多年防災教學與教材研發的深厚經驗,帶領參與教師從理論走向實務,從創意發想到課堂應用,為防災教育注入了嶄新活力,獲得學員一致好評。
21日上午「火災創意教具分享」,林國正校長以一句「減災做得好,就不處理應變」揭開序幕。他強調防災教育的重點在於預防勝於補救,並以詼諧生動的語言搭配手作示範,帶領教師親身體驗如何運用拼圖、九宮格、大富翁、七巧板…等遊戲元素,融入防災課程中。他更展示立體拼圖、互動軟體與房屋模型等多元教學媒材,讓枯燥的防災知識搖身一變成為學生愛玩的課堂活動。參與教師表示,這些設計不僅提升了課堂趣味性,更增添了研發教材的信心與動力。
下午課程中,吳素玲校長則以「口訣記憶+實物教學」的方式,帶來充滿畫面的防震教學示範。她以「地震來了!西瓜蟲」遊戲,引導低年級學生模擬趴下、掩護、穩住的三步驟,讓孩子在玩樂中習得保命技能。更以「3333口訣」深入人心:3秒完成趴掩穩、3分鐘後疏散到定點、3小時等待安全檢測、3天糧水備糧包,簡單卻完整,令人印象深刻。許多教師表示,這些方法既貼近學生學習狀態,又能落實於課堂,是推廣防震教育的最佳利器。
22日上午,兩位校長針對學員分組作品進行逐一指導,給予具體建議。林國正校長更引用日本大川小學在311震災中,因教師處理不當,延誤避難時間導致逾半師生死亡案例,語重心長地提醒學員:「當孩子相信你,面臨災害時,你就有責任將他們帶到安全的地方。」這句話深深觸動在場教師,讓大家更堅定將所學化為責任,將防災教育視為守護學生安全的重要使命。
22日下午的「可食性救荒植物辨識」課程同樣引人入勝。林國正校長親自巡視后里國中校園,帶回紫背草、大花咸豐草、龍葵、車前草…等野菜,現場示範如何結合防災與食農教育,運用在地野菜,打造獨特季節風味菜單。他還幽默分享如何用紙箱、錫箔紙及竹籤製作「紙箱烤雞」,將童軍教育與防災技能結合,瞬間吸引全場目光。他鼓勵教師跨領域合作,結合營養師、家政老師等力量,將在地食材發展成防災課程甚至商品,讓教育真正走入生活。
最後的綜合座談由榮譽督學宋淑娟主持,她感謝教師們的熱情參與,並提醒大家:「防災教材與教具設計並不困難,只要從創意發想開始,運用簡單工具,也能創造出有影響力的成果。」宋督學也勉勵教師把兩天所學實際應用於課堂,並積極投入年底的防災教材教具競賽,讓臺中市的防災教育更上層樓。
這場為期兩天的工作坊,讓教師們深刻體驗到防災教育可以是多元、創意、充滿活力的。從遊戲化設計到生活應用,從口訣記憶到動手實作,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教育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點燃了教師們的熱情與想像,讓未來的防災教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守護生命的智慧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