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國小文化嘉年華:與世界交朋友,體驗多元文化之美
近年來,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南向政策,以及台灣社會對多元文化需求的提升,來自東南亞各國的居民已逐漸成為台灣這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新住民,尤其是在台灣的小學校園中,已經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族群影響力。這些新住民的第二代,已經融入台灣社會,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橋樑。因此,促進族群間的相互理解與和諧共處,成為現代台灣社會的重要議題。
惠文國小一向重視國際教育,並致力於與世界各地的學校建立合作關係。過去已與歐美、日韓等地的學校進行多項交流合作,並於今年啟動與東南亞國家進行文化合作的計劃。近期,學校已與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學校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共同推動多元文化教育。而在今年的世界閱讀日活動中,學校特別舉辦了一系列文化閱讀活動,並以「新住民童玩美食文化嘉年華」為主題,邀請目前任教於學校的越南語、泰語與馬來語教師,帶領孩子們深入了解新住民的文化特色。
活動首先以「東南亞文物展」為起點,展覽中展示了來自東南亞各國的民族服飾、生活用品和精緻工藝品。展覽現場,泰語與越南語教師們為孩子們提供生動的導覽,介紹這些來自異國的物品背後的文化與歷史。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解與示範中,對東南亞各國的傳統習俗與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隨後,在週三的主題活動日,惠文國小舉行了熱鬧非凡的「新住民童玩美食文化嘉年華」。活動的開場表演由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帶來了兩段越南經典歌曲的舞蹈,活潑且富有南洋風情,立即點燃了現場的氣氛。接著,越語、馬來語及泰語班的老師與學生們分別穿著各國傳統服飾,展示他們的母語學習成果,並為大家介紹自己國家的特色文化與風土人情。最後,孩子們穿著華麗的民族服裝進行走秀,展現了東南亞各國的獨特服飾,讓全校學生沉浸於多元文化的精彩之中。
在表演結束後,孩子們迎來了最期待的闖關活動。這次活動設置了八個關卡,孩子們能夠親身體驗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童玩,從筷子球、泰文數字疊杯到瓶蓋遊戲等,遊戲既充滿挑戰又富有趣味,讓孩子們在動手玩樂的同時,也能感受東南亞文化的魅力。會場中還設置了東南亞文物展示,並由新住民志工媽媽們負責解說,讓孩子們一邊闖關,一邊學習了解異國的文化。
當然,活動最吸引人的環節莫過於東南亞特色美食展。現場展示了各種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包括越南法國麵包、煉乳咖啡、越南春捲、米線、泰式蝦醬炒飯、馬來西亞娘惹糕、斑蘭蛋糕(綠蛋糕)等。這些美味的異國料理不僅抓住了大家的眼球,也讓每個人的味蕾得到了滿足。
這場熱鬧的「新住民文化嘉年華」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享受了玩樂與表演的樂趣,更在無形中深化了他們對不同族群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學校期望藉由此類活動,傳遞族群間互相學習與理解的重要性,並實踐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與世界交朋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