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貼地氣的生涯輔導~裝置藝術
生涯發展是人人都需面對的問題,生涯發展教育在國小階段尚可透過主題活動或融入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我覺察。學前教育及國民小學階段較注重「生涯認知」,在國中階段較注重「生涯試探」,而由國中到高中階段則較重視「生涯選擇」,高中以上至大學,或一般之職業訓練機構,則強調「生涯準備」。
新平國小透過樹孝商圈劉家寧主委的介紹,邀請民國98年畢業的校友吳冠葳先生蒞校對六年級308位師生分享裝置藝術。校友吳冠葳先生畢業於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擅長雕塑、攝影、3D動畫、造型及空間設計。喜歡透過觀察自然的方式,抽取其元素並運用於裝置中,創作一個能與周圍環境產生互動的作品。高中時就讀電子科,大學時學習景觀設計,畢業後當室內設計師,可謂是斜槓青年。校友吳冠葳表示:甚麼是藝術 ? 藝術就是找到自己。選擇目標,不斷嘗試,保持初衷。
校友吳冠葳先生分享他最喜歡的作品是2025竹北光節-半伴。看到觀賞的民眾,會退後幾步去欣賞作品,也會用手去觸摸設計材質,覺得很有成就感。學生朱恩瑀表示:「今天的講座讓我受到很大的啟發,講師分享的內容有裝置藝術的製作過程,以及如何呈現立體感及工作上的困難。我自己也喜歡畫畫,所以未來我也可以用自己的嗜好去找到未來職業的參考方向。學生蕭瑄妤說:「今天聽完吳冠葳學長的講座我又更確定自己的目標,我將來要成為一名設計師!因為受到爸爸的影響,所以從四年級時我就嚮往設計師這份工作,但一直不知該走哪個設計方向,直到今天確定自己想成為一名室內設計。」
家長會長劉錦興覺得:「保持赤子之心可以幫助學生更接近真實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涯輔導。」李秀櫻校長認為:「認為生涯教育應該從小學開始,透過學長親切的分享,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能力、價值觀與人格特質,是最貼近地氣的生涯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