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自然素材 曬稻草小農夫
自然素材,往往是在生活隨處可得的東西,也因為平凡而不起眼,因此創造出來的成果,常常令人意想不到,同時保有一種獨特的自然融入感。而在南屯幼兒園,山羊班的師生在進行食農的活動當中,就想利用稻草來創作稻草人,不僅幫助自己的菜園避免被鳥啄食,同時也可以結合農作來發揮創意。
於是,知道山羊班的期望下,在行政組長陳韻如的協助幫忙之下,得到了四大捆的稻草。不過剛從田裡收集而來的稻草,不僅有些許水分,韌度還達不到最佳使用狀態;同時裡頭也有許多小蟲子,這也讓創作之前一定要先弄乾淨,才不會讓蟲子到處亂跑或者創作過程會身體發癢、心理害怕。因此,大家知道這批稻草一定要先進行曝曬與攤開。不過,要在大廣場曬稻草,也不是個好辦法。因為不僅稻草被風吹有可能亂飛,甚至飛出校園到馬路造成交通安全疑慮;就算不飛出去,廣大稻草也會佔用空間,讓其他班級沒辦法使用遊戲場。所以山羊班最後想到最安全且陽光最長最豔的地方,就是屋頂平台。
不過要拿上屋頂,第一步驟就是要把稻草搬上推車。不過如果徒手拿,一定會把雙手全身弄到非常癢,加上很大捆更不可能用抱的。因此在大家左思右想之下,利用了綁在稻草上的繩子,中間再穿過木棍後,兩個人在合力將稻草一捆捆抬上推車上。就這樣,稻草就能順利到推車,並藉由電梯順利送到頂樓。而搬運上車之後,孩子們也不忘要整理環境,弄乾淨恢復原狀,還給大家乾淨的遊戲場後,才開心一起到樓頂準備下一個任務。
到樓頂之後,首先孩子們先觀察陽光方向後,評估擺放的動線,再將稻草捆先大概放在幾個位置。放好之後,才是拆開繩子讓稻草整個散開。不過要曬稻草也不是這樣就可以,還要將稻草整個攤開才能夠均勻受熱,讓稻草變得更乾燥,也才能驅走蟲子。因此,此時大家利用耙子,把一捆捆稻草慢慢耙成各個小堆,之後再將小堆耙平,讓稻草可以整齊排列,每根稻草都能曬得到太陽。就這樣大家用輪流的方式,輪流將稻草整開;最後在大家的不畏豔陽之下,接力努力下終於把稻草完整攤開放平。
不過到這裡還沒結束,因為樓頂的風比較大,所以怕稻草被風吹得到處跑,所以還要拿重物來壓。剛好頂樓有不用的長鋁梯與花台、地磚,這些都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大家又繼續搬運這些重物,一件件壓在稻草上頭,讓稻草即便被風吹襲,也不會到處飛揚。孩子們雖然不斷勞動,大家也沒有人說辛苦,反而歡笑中進行了這一系列的任務,讓曬稻草的工作完美完成。
而剛好這幾天都是晴天,所以大家也預計幾天後再來看看曬的成果。每個人都相信,順利曬好稻草之後,一定是非常棒的自然素材。山羊班幼生蔣棣宇說:「要把稻草攤開曬好,要選陽光大的地方,不可以邊邊角落,要不然可能會有很多灰塵與垃圾。」幼生洪康心說:「我有幫忙搬稻草,而且把稻草耙開,這樣就可以做到草人。」山羊班何佩珊老師說:「米究竟從哪裡來?這週一連串的探討,也和小米、糙米比較,開啟『稻草人』的話題,孩子對米、稻田產生興趣,撿拾稻草時發現未落的稻穗,眼睛一亮,形成另類的拾穗畫面!為了好好保存稻草,感謝園長帶著山羊班一起曬稻草,好玩之外也體驗到好熱,農夫每天頂著烈日工作實在不易,惜食之情在孩子們心中逐漸萌芽。」
陳議濃園長說:「在以前社會,曬稻草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工作,保存下來可以當作很多方面的資材運用,像是蓋屋頂、蓋菜圃、做稻草人、家畜保暖等,用途功能可以說是非常廣泛。雖然現代有很多科技可以取代,但是這種取之於自然,妥善充分運用在生活的智慧,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很需要學習的態度,更是一種最棒的資源再利用、與在地產生連結,更是現代課程欠缺的一部。相信這樣的體驗,能帶給孩子們有趣又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