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萬聖節
當西洋的萬聖節碰到我們的閩南語時會激出什麼樣的火花呢?今年的萬聖節結合了我們的閩南語沉浸式教學,骨架(骨架)、密婆(蝙蝠)、尪姨(巫婆)、金瓜(南瓜)、怪物、鬼仔(鬼)、蜘蛛、蜘蛛網、欶血鬼(吸血鬼)、鬼仔厝(鬼屋)、金瓜燈(南瓜燈籠)、小鬼仔殼(面具)、妖怪/妖精、掃帚(掃把)、魔神仔(幽靈)、糖仔(糖果)、人乾/蔭屍(木乃伊)、目睭仔(眼球)……。這些都是我們在萬聖節這一天要大聲說出口的喔!所以今年我們要過一個不一樣的萬聖節囉!
為了讓孩子能有多元文化的學習,我們在課程活動中加入了西洋的萬聖節,在萬聖節活動前,我們先藉由影片與口頭的介紹,讓孩子先認識了萬聖節的由來與萬聖節當天會做的活動。接著在活動中,老師會用閩南語配合戲劇表演再一次向孩子們介紹萬聖節的由來,讓孩子對閩南語能更熟悉。孩子在這次的萬聖節不再只有踩街向別人說:「Trick or treat.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Happy Halloween不給糖就搗蛋」小朋友們要變裝化身為可愛的小鬼闖關囉!
第一關:眼球四處跑
孩子用加油棒運送眼球至目標後再折返,過程中有人把眼球運送到一半時,眼球就滾到一旁,孩子急的拿著加油棒使力去追眼球,想盡辦法要把眼球放回加油棒再繼續闖關。穿著用紙箱做成的恐龍、電視機的寶貝,搖搖晃晃運送眼球的模樣真是可愛極了。
第二關:糖果一把抓
孩子聽到哨音就快速跑到糖果區,在時間內抓一把糖果,抓到的就是自己的。每個孩子到這一關都費盡心力想把糖果塞滿手帶回來。
第三關:趕走魔王大作戰
拿到沙包的孩子要打擊魔王了,若丟到者就可以過關了喔!此時發現孩子拿了沙包就用力往前丟,有些丟到魔王的孩子,就大喊:「耶!我丟到那個魔王了。」有些沒丟到魔王的孩子,則氣極敗壞的說:「哼!可惡的魔王,竟然不給我打到。」
在活動會場上,隨著應景的萬聖節音樂,當每個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奇裝異服出現時,當下已經吸引現場的每個人的目光。接著的闖關活動,更是掀起當天活動的高潮。無論是打扮成可怕的鬼或是可愛的小巫婆甚至是恐龍、電視機……,他們都是萬聖節中最吸睛的寶貝。